时间一晃过去,李治出生满一个月,李世民打算再举办盛大的满月礼,被长孙氏拦住了。刚打过一场仗,又是秋收的时候,她不愿意兴师动衆,洗二大办过,表达了对这孩子的重视也就罢了。
没多久,李承乾也收到了好消息,二年两熟制度初获成功,去年种了冬小麦的田地,今年按照李承乾说的种了水稻、大豆或者玉米,果然没有减産,甚至産量更高!
百姓欢欣鼓舞,他们不管增産是因为轮种还是肥料,重要的是粮食丰收,他们不用担心饿肚子,以后也多了一份保障!
轮种和堆肥方法一时名声大躁,在民间迅速传播。物化生小学堂由此更加炙手可热。
借着这个东风,李承乾上了一道奏表,正式提出将物化生小课堂并入国子监。
第147章
这件事不小,李世民也不能乾坤独断,不免拿到早朝上询问衆臣意见。
听到要将物化生课堂并入国子监,大家面面相觑,目光不由落到国子监祭酒身上。
从表面上看,这件事影响最大的就是国子监祭酒了,若说有意见,自然也该是他最有意见。
然而国子监祭酒只是眼观鼻鼻观心,并不发表看法。
其他重臣也没说话,在场重臣一大半都是李承乾的翁伯长辈,从小看着他长大的,诸如高士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武官里的尉迟恭和程知节等也和李承乾关系不错。剩下的一部分,也有很多和李承乾打过交道,譬如之前整理资料的事,三省六部的长官几乎都向李承乾取过经,受过他的恩惠,这时候当然不会唱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