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页

林如海有如此大的喜事,那肯定就是要好好庆祝一番的。

再加上他本来也是贾家的姑爷,都到了京城了,没有不来荣国府探访一番的道理。

贾赦、贾政、贾珍等虽然是荣宁二国公之后,但也不过就是些虚职,说是接驾,但原本也不过就是去宫里凑个热闹。既然遇到自家亲戚升职,那肯定不能放过,必须得好生请了回家,沾点儿喜气才行。

林如海因着述职要在宫里多逗留一阵,原本已经提前跟贾政等人告了辞,说好了晚些时候再登门拜访。结果等他出来的时候一看,贾赦、贾政甚至连宁国府的贾珍都一起等着,盛情难却之下,他也只能跟着一起来了。

到了荣国府,早有接风宴摆开,他按着规矩同贾母等人问候,少不得又是一番客套寒暄,嘘寒问暖,间杂着些泪水涟涟。

贾敏是贾母最心爱的小女儿,没想到嫁人之后没多久就随着姑爷林如海远赴姑苏。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只能偶尔通个信,母女两个再难见面,说不尽多少想念,贾母也只能看着林如海,多聊些家长里短聊以慰藉了。

好在林如海对于岳家这些亲戚、特别是岳母史老太君十分有耐心,不管贾母问到什么,都细细回复,可以说是相当孝顺了。

贾母扒着林如海问了一阵,知道女儿贾敏一切都好,生下的嫡出一儿一女也都好,激动的心情总算渐渐平复了下来,方笑道:“看我光顾着拉着姑爷说话,都忘了正事儿了。”

因让诸位小辈上前拜见,林如海也一一赠送了礼物不提。

旁的兄弟姐妹们都还正常,轮到贾宝玉的时候,他好死不死又语出惊人:“听说姑姑家有位妹妹,比我小一岁,乃是百花节生的,美得跟百花仙一样,可是真的?”

这话一说,众人又是一番哄堂大笑。

女眷们喜爱贾宝玉生得可爱,将他这痴言痴语当成笑话来听,但男人们却觉得贾宝玉身为世家大族的嫡系子孙,在这么个有贵客的场合这么说话十分不好,有点儿跌份儿。

贾政便就是第一个挂不住面子,起身对着贾宝玉呵斥道:“孽畜,贵客面前没得胡乱说话,一点儿规矩都没有,还不快滚下去,仔细你的皮。”

旁边儿林如海赶忙劝解道:“存周兄息怒,宝玉不过还是个小孩子,都是自家亲戚,童言无忌,碍不着什么。”

他说完,就和蔼地拉着贾宝玉说话,教他“不必害怕,有姑父在,只管想到什么说什么”,又亲切问他几岁了,读什么书等语。

林如海生的本就好看,性格又好,贾宝玉十分受用,便就听话地坐了下来,跟林如海说了好几句话。

这宝玉现年也不过六岁,虽然人极聪明,但是毕竟年纪还小,看眼前这位林姑父模样俊俏、说话也好听,脑子一热就一股脑儿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说了。

什么“读书没什么意趣儿、不如做胭脂膏子好玩儿”、“读得不好了、老爷就打我”、“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等都一股脑儿往外说。

眼看他越说越不像,贾政几乎气得死过去,正准备再度起身呵斥,贾珠忙笑着出来打圆场,说起了科举读书的话题。

这么一来,不单分散了贾政的注意力,连林如海的注意力也被引到贾珠那里去了。

贾珠是那种很容易得长辈喜欢的孩子,聪明隽秀、懂事又有分寸,又是个上进的读书人,说起科举的话题来十分自然,也很让人有好感。

林如海听说这位内侄十四岁就进了学,不免多问了几句,继而对贾珠的功课大加赞赏,连贾政都觉得面上有光,总算又露出了些笑容。

天知道,刚刚贾宝玉在那里一顿乱说的时候,他有多想把这个嫡次子给当场掐死——在他敬爱的如海兄面前给他丢人,简直该死。

幸好有珠儿在,不然还真的不知道他的老脸要丢到哪里去呢。

贾母和王夫人哪里不知道贾宝玉是个不成器的,不过她们都觉得有贾珠这个能干的嫡长子在,贾宝玉做个寻常纨绔子也没有什么关系。

反正林姑父也不是外人,小孩子说几句无伤大雅的玩笑话,原也不值得什么。

故此她们虽然也跟着赔了两句不是,但却并没有太当回事儿,反倒觉得贾政过于严苛,在亲戚面前太小题大做了——没看人家林姑爷都没有说什么,你一个亲爹非得把儿子弄得像是个仇人一样,真是没意思得紧。

好在事情在贾珠和林如海的努力和配合下顺利解决,经过这么一个小插曲儿之后,大家总算是可以入席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