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页

一百人两百人的招,百万斤棉花加一块那也耗不了一年功夫。

为此织坊光靠棉花绝计撑不得一年,到时候葛麻估摸着也要收,唯有等棉花产量能叫织坊一年都耗在上面,葛麻布估摸着才不会再要。

算好这些,徐大头方松口气,这织坊的活计看着可是要紧事,又因做事的都是娘子郎君,估摸着大当家也不会叫他一个汉子来管,算起来黄娘子来寨子也有几年功夫,时常替大当家管寨子的事,寨子里那个小织坊也是由着黄娘子接手。

看来,大当家是早有准备,提前培训出黄娘子这样滴水不漏的管事人才,他能做的便是在黄娘子接手织坊前,把织坊未来的问题都考虑清楚,如此,才算是办好大当家给的差。

除去织坊原料人手这些是个寨子里做过事的都能想到外,徐大头还念着一件事。

棉花么,哪里种都可行,只要给他们原料,织坊一处收紧了,不是还能开第二处,南境最不缺水力,但万一叫某些不轨的商人晓得织机结构,转头搬了织机回自己的地儿,又在自己地儿上种棉花,不就同他们形成竞争关系,且人家还是朝廷那方,他们是反贼,完全经不起官司。

天高地远,若是在祁州他们还能伸伸手,若是转头去了别的州,如何使得?

这事刻不容缓,得好好琢磨琢磨,写个解决的法子到时候呈给大当家。

第30章 收棉

徐大头忙活织坊,赵力也开始着村里人开始摘棉了,南境太阳大,棉花一般七八月便熟了,若是种在光照充足的地儿,七月过半便能摘了,采棉是个辛苦活,不过又一想种地哪里有不苦的。

比起一年埋头苦干,收来粮食饭都吃不饱,现今辛苦些时日收棉花卖了钱,不光不用再卖地里粮食补贴家用,过年还有余钱买一只肥猪宰了,吃杀猪宴开开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