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阿哥永璟为那拉氏所出,虽勤奋好学,但实在平庸,难以担当此大任。”弘历客观评价着。
“皇十一子永璐是皇贵妃所出,”弘历神色柔和下来,然后却摇了摇头,“永璐语言极佳,甚至连外国语也一知半解。但其他方面并不出色,能尽辅佐之力。”
那么接下来的只剩下一个人。
“皇十二子永琰虽然年幼,但聪颖出色,文武双全,品行端正优秀,可承担重任。”说到这里,弘历睁开双眼,清明的眼神中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仿佛已经下定某种决心。
乾隆三十三年冬,弘历深思熟虑之后密立皇储,亲手写了立太子的圣旨,命人将此圣旨藏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
立完太子之后,弘历又去寿康宫找皇太后,皇太后已经年逾七十,但身子骨看起来还是比较硬朗。
弘历向皇太后提出了后宫中宫之位多年空缺,皇贵妃魏氏贤良淑德,孕育皇子有功,理应立后。
皇太后这么多年修身养性,已经不过问后宫的任何事宜,她看向自己的儿子,颔首说道:“皇贵妃虽出身不高,纯良至善之人,哀家没有任何意见。”
她顿了一下又说道:“皇帝,你能做出此举,哀家相信你已经是细细思量之后的。哀家老了,一切由皇帝做主便是。”
毕竟皇贵妃的出身确实是一个坎,魏氏最初可是汉军旗的,是个完全的汉人啊。大清以来还没有汉人能做皇后。
弘历已经下定决心,行礼说道:“儿子谢皇额娘的支持。皇贵妃伴随朕多年,她值得皇后之位。”
腊月十五日,胡世杰带着众位太监以及女官来到了永寿宫,他恭敬地说道:“奴才请皇贵妃安。圣上有旨,还请皇贵妃准备接旨。”
魏今颜看着这不同寻常的架势,心中隐约有了预感,她带领着永寿宫的宫女太监一同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胡世杰的声音清朗有力度,“皇贵妃魏氏早侍深宫,德着诚庄,性昭淑顺,夙娴懿范,超九御之崇班恪勤效职,兹册封为皇后。钦此。”
“臣妾接旨,叩谢皇上隆恩。”魏今颜心情百感交集地接过了这封圣旨,然后开始行大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行为礼后,魏今颜正要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