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絮忙又说:“还有一件事要问问小傅先生,就是卫国公家……”
傅洵:“最迟下个月,江之珩会回到崇学馆。”
那也就是江家可保下来。
这下兰絮的笑容又真心了:“那就好。”
傅洵:“你一介白身,远在天边,与其担心江之珩,不如信卫国公能料理好。”
兰絮拱手:“先生所言极是。”
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这回不用傅洵赶,兰絮赶紧溜了。
她一走,带走了鸟雀般叽叽喳喳的嗓音与生气,静思堂又陷入宁静。
稍倾,傅洵没有翻书,他放下书籍,拿起她抄写的最后一点论语,检阅。
字还是一般,却几乎能从她的笔画里,感受到她丰富的情绪。
滑头。
无意识地,男人轻挽了一下唇角。
……
正月十五,元宵节。
庆湖一带,皆有舞灯的习俗,怀名最盛,尤其谢家这大族为舞灯烧了很多钱。
每年怀名的舞灯大会,才子题诗,佳人舞灯,尽显风流,已成怀名一景。
谢馆长特意给崇学馆,安排了一艘能临水观舞灯的大画舫,过了戌时,天黑了,师生在内接近百人,登上了画舫。
画舫雕梁画栋,精致华美。
画舫中人,眼观岸上灯火明灭,耳听流水潺潺,吃着小酒,夜风拂面,丝竹入耳,远离岸边时,纵览舞灯会全貌,靠近岸边时,细赏舞灯会细节,还不用和岸上的人挤到一处。
文人享受起来,必要是一流的。
谢家拿出这么大诚意,不难猜想,是想和大家结善缘,毕竟,说不准下一个阁老就在这里面诞生。
世家大族目光长远,也总有能力布局长远之事。
不一会儿,岸上舞灯会开始。
船上蔡老起身,道了几句开场,这场赏灯会,正式开始,学子们方来回走动,举杯邀月,谈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