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洪灾,珉县首当其冲,若你是珉县县令,该当如何?”

彭学究张了张口,这……

他想拿论语和四书五经考兰絮,却没想到,蔡老会考时政策论。

他平日,也嫌弃兰絮那手烂字,可这个问题,对这个年纪的学生来说,是否太刁钻了?

然而,蔡老目中坚定,彭学究合上嘴巴。

堂中饶是课业最好的学子,也深深皱眉。

兰絮也昏了。

换在后世,简直是用高考题,来问初中生,连读题干都成问题。

系统:“还是我上吧!我现在就去查元和四年庆湖省的历史,最多一分钟,你等等我。”

兰絮:“只要写个‘解’,就能得二分。”

她至少把“解”写了吧。

她看的书很杂,有四书五经,有游记话本,大脑好似打开了一个宫殿,尘封已久的信息,如纸片般飞了出来。

组成一串串重要的信息。

兰絮先问蔡老:“我记得,珉县历年洪涝,水位最高不超过珉县的东柘山,县中还有防水部?”

蔡老摸胡须:“没错。”

兰絮捋题干带来的信息:“沈钦差被困路上,朝廷救灾物资无法及时送达,得靠百姓团结自救,假如一切正常运行,在庆河决堤前,三千县民,已撤上东柘山。”

“然而东柘山再大,全县百姓躲上去,地方也变小了,难免滋生冲突。”

“首先必要安抚民心,恐怕衙役顾不全,请每个家庭出一人,允以减税银钱,组成临时安保,家庭为主,性别为辅,分开管理。”

“……”

天灾既已至,必须抓大放小。

百姓为大,财产功名为小,光安抚百姓,就有千万种做法。

她说得慢,音质如清泉,泠泠动听,话语里的条理,更令人难以忽视,引人入胜。

堂上,谢骅几人脸色很精彩。

江之珩是惊讶之余,心情也微微波荡起伏,他自己光想着去对付洪涝了,兰絮却把目光,放在灾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