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页

天才科举路 折秋簪花 1021 字 1个月前

这位学政大人倒是敢问。

随后,徐韶华提笔作答:

“学生谨答:国安则民安,民安则天下安。若无疆宁,则无国安,征伐有度,可得太平。”

考卷给的纸张并不多,是以这几道政论题,显然是不准备让考生长篇大论,徐韶华只思索后,写下约莫百字的答案。

虽然先帝曾经不断征伐,以至于最后竟然从民间借银来酬军费,可不得不说,正因为先帝将那些外族打怕了,这才能让圣上年幼继位,却仍得七载安宁。

这是先帝之功,不可磨灭,不可诋毁。

至于题目中,百姓的积贫积弱,徐韶华认为并不只是因为先帝征战的原因,但此题只提先帝,是以他并未多言旁的。

至于其二,曾经小侄子提笔写下与圣上名讳冲撞的字,也确确实实是因为圣上继位年幼,而百姓对于上位者的更换并不放在心上的缘故。

但若是这样作答,那便有冒犯之嫌,君不见,那些御史意图参奏圣上也是要想尽办法,以前人之过以鉴后人。

徐韶华认真思索了一下,随后提笔写下一行墨字:

“学生谨对:古来贤达者,不以年华高低,不论出处贵贱,然贤者之贤已乎天下知。”

随后,徐韶华只简单用了历史上几位名人的事例,认为只要圣上施以仁政,有仁爱之心,他日自当贤名天下知。

徐韶华写完后,停笔一看,摸了摸下巴:

倒是有心灵鸡汤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