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时蓄力,这是他登基至今得出的经验。
只待,一朝剑鸣动九州!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袁任行终于抬起头来,景帝这放下了笔:
“太傅看完了?”
袁任行点了点头,看着那白纸黑字,蓦然一笑:
“长江后浪推前浪啊,确实是个贤才。”
“太傅,朕想要他。”
景帝认真的看向袁任行,而袁任行沉默了一下,却无法说出如曾经那句“若是他有本事,迟早会走到圣上面前”。
他已经凭着自己的本事,入了圣上的眼。
“既如此,清北巡抚对圣上忠心耿耿,圣上可以下旨让其送这位徐学子入监。”
袁任行口中的入监,指的是如今朝廷最大官学国子监,入了国子监的贡生相较寻常学子将会有更多的选择,他们除了科举入仕外,亦可以通过考职授官。
本朝对于国子监生员名额管辖极为严格,除了因为曾经的科举舞弊大案外,便是因为前朝曾经大肆放开生员名额,准许售卖,甚至到最后连考职授官也有买卖,成为另类的买官鬻爵。
是以等到本朝,监生仅有贡监、举监和荫监三者。
首者为秀才,凡府学每年可贡举一人至国子监。
举监则是会试落第举人,经翰林院核验,呈交左右丞相选择,最后请圣上过目方可入监。
而荫监嘛,便是本朝三品大员及勋贵的子嗣,前期不限人数,待先帝亡故前两年直接下令一府只许入监两人,此二人入朝、离监方可再进人。
而当初这条政令才下来时,官员们倒还好,反倒是枝繁叶茂的勋贵先是拼死求情,可被先帝发落一通后,便只能窝里斗,打的那是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