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页

天才科举路 折秋簪花 1067 字 1个月前

最值得一说的,便是学舍之中竟然还放了两个炭盆,徐韶华坐在第一排,没一会儿已经觉得有些热了。

徐韶华身上穿的是新制的棉衣,本就温暖,故而他将衣襟稍稍松了松,这才不至于太过闷热。

而像徐韶华这般有新棉衣的学子则是少之又少,方才在院中冻了那么久的学子一进学舍,立马就被那炭盆给震惊到了。

而后,他们便被这炭盆激发出了留下来的决心。

一时间,整个学舍的气氛陡然一变。

而等先生带着考题入内之时,看到这一幕,虽然他面上并无异色,可却觉得教瑜大人实在神通广大,一下子便让这些学子们喜欢上了社学。

“咳,这里是本次的考题,汝等且尽力一试。”

先生说罢,便将准备好的考题分发下去。

徐韶华是第一个拿到考题的,他仔细一看,便发现这些考题都是最为简单四书五经的对答,以及一些农事节气的考问。

关于这份考题,徐韶华揣测,四书五经的对答是给一部分在私塾就读过的学子准备的,而农事节气的考问则是那些不曾进入私塾读书的学子。

徐韶华正想着,有一学子起身,结结巴巴道:

“先,先生,我,我,不,学生不识字,咋办?”

那学子说完,遂涨红着脸站在原地,便是那些信息,都是他练了整整一个晚上才硬生生学会的。

但显然,先生对这样的情况早有预料:

“既是如此,你在此处写下姓名,然后带上你的号牌去主考房,会有先生为你读题,届时你口述应对即可。”

先生说完,随后看着满堂的学子,道:

“若是谁有和这位学子一样的情况,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