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此番也随舅舅出征的。不是我急,而是姑姑急。”有些话因为身份的缘故,涉及的利益,是不便说出口的。卫长公主所说的表哥指的是曹襄,姑姑说的是平阳长公主。她不急,急的是另有其人。
卫子夫道:“若真急,她会来见陛下的。你啊,终是太年轻了。”
自知如今种种情况的平阳长公主,希望儿子能够有所成就不假,但平阳长公主不可能不了解,刘彻为何不再封赏卫青。可是想为儿子争上一争的平阳长公主,有些话也不便和刘彻说了,自然是要将卫长公主推出。
卫长公主长长一叹道:“父皇此举也有些不妥。”
平阳长公主的心思卫长公主怎么可能会不懂。懂是真的懂,但同时对刘彻的一些做法,卫长公主也是认为不妥的。
同样是为国立功,岂能厚此薄彼。
纵然都明白卫青如今的功劳已然很大,作为大司马大将军,再给卫青封,封什么?封王吗?封王是不可能封王的,但一点都不封,难免让天下人心寒。
“这样的话在外头不可乱说。我们今日所有都是陛下所赐,陛下赏与不赏全在陛下,非我等该议论。你啊,在外头也要管好自己,绝对不能说出这些让人误会的话。你父皇是什么样的性子你不清楚?”卫子夫板起脸严肃的叮嘱卫长公主,让她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绝对不能在外头说出半个不该说的字。
卫长公主小声道:“我是为舅舅委屈。”
这话卫子夫岂会不懂。卫青那样的人,他既不曾与人争功,也不曾不忠于刘彻,如今依然为大汉而战,却被冷落,换成谁心里不会失落。
然而功高盖主从来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刘彻不想封,既因卫青在那样的位置上确实没有再上的可能。
底下的人再为卫青抱不平,有些事也是不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