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刘彻根本没有任何犹豫的吐露这个字,刘挽也是这个意思。

主父偃他敢收受别人的贿赂,敢把大汉刚刚推行的科举搅得面目全非,为正法典,也为表明大汉的态度,当斩之。

第446章 斗不过

主父偃的事, 其实有不少人在看刘彻和朝廷的笑话,毕竟世族之间有些消息都是相通的,况且,在不少人的眼里, 把刘彻的人变成他们的, 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

只是, 待刘彻下诏, 明明白白的昭告天下,主父偃有负圣恩, 更意乱科举之制, 为正法典, 也为让天下知, 科举的公正公平,斩主父偃及相关行贿,以及操作冒名顶替之辈。

同时,一应相关的官员因为监督不力, 竟然闹出冒名顶替考试这样的恶性事件, 无一人能够逃过,皆被夺其官位。

这样的惩罚,谁人看在眼里不得不承认,真是痛快呢。

大汉朝推行科举的初心是为了显示一定的公平性。既然如此,就该让天下的人都知道这回事,唯有如此, 也才能杀一儆百。

与之而来还有一条公告。针对刘挽当日提出的状告之策, 于各州县内设鸣冤鼓, 不仅如此, 但凡若是遇上官员不作为, 或者有人胆敢阻拦百姓告官者,可入长安城内,刘彻已然在汉宫城前设下登闻鼓。

登闻,登高而令天下闻,刘彻显然是下定决心不会轻易放过胆敢乱大汉者。

由此也让无数人恼那惹事的人。

都知道刘挽不好惹,知道不好惹,一个个尽去惹她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