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又行?”刘彻不服气,怎么着,说得好像他们两个不怎么喜欢热闹似的?
刘挽重重点头道:“我可以。为何不可以?我专门建了这里,就是等着将来天下安定,我窝在这儿,看着风吹竹叶,听着鱼儿争食,再听风铃吹动的声音。我现在都想过这样的日子。可惜”
安静宁和的日子多好呢。这样一个地方是刘挽理想中可以养老的地方,也不知道将来有没有这个机会。
刘挽说起这些平静的琐事时,人人都能感受到她的真诚。属实是让人意外的。
自刘挽开始召集诸子百家为她所用,所有人都觉得刘挽所图甚多,从来没有一个人觉得刘挽会是一个能够归于平静的人。
老刘家的女子,观馆陶大长公主都已然高寿,依然好权,刘挽手中的权太多,将来不定会成为怎样的祸害呢。
“你手里的事你还打算都交出去?”平阳长公主是不相信刘挽舍得放下,当着刘彻的面即问出,她想让刘彻知道,刘挽不过说得好听而已。
刘挽理所当然的道:“为何不能交出去?凭我一己之力,我怎么可能做是好所有事。我不过是一个引路人,走在前面,告诉他们有那样一条路能够惠天下,利朝廷。路走出来了,以后只要各方监督,并不再需要我。又岂是我说交与不交的?”
说到这里,刘挽道:“想当年请诸子百家为朝廷所用,那时候各家与父皇各不相知,我居中调和,既让各家相信朝廷,又能让父皇看到各家的技艺能利国利民,非皆为奇淫技巧,于国无用。如今让父皇舍他们不用,父皇会吗?”
刘彻没有半点犹豫的答道:“不会。”
第359章 你有事?
刘挽笑得越发明媚道:“诸子百家所忠的是父皇, 他们不擅长治理天下,但他们可以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大汉付出,以惠百姓。此乃国之幸也。父皇不弃之, 大汉不弃, 诸子百家将会发挥他们最大的长处。故, 还需要我吗?”
到了这个地步, 刘挽的责任已然完成。
作为缓冲刘彻这个皇帝和诸子百家之间关系存在的人,当他们各自看到彼此可以互利, 重点在于刘彻看到诸子百家的价值, 现在让刘彻弃他们而不用, 绝不可能。
刘挽再不需要要像以前一样在刘彻的耳边说起各家的好。
他们的好, 在于他们为大汉朝所创造的各种工艺。
平阳长公主望着刘挽,岂不知刘挽多年来做的生意几乎都是诸子百家为刘挽研发出来的,刘挽确实给他们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也给他们机会在刘彻那儿露脸, 可是, 当刘彻和诸子百家之间建立信任之后,刘挽可以功成身退了吗?她舍得?
“还是需要的。你别想把管理他们的事又丢出去。”平阳长公主的疑惑没有问出来的机会,倒是刘彻着急忙慌的劝住,赶紧的道:“他们各家的事你安排,该如何督促他们你须得督促。旁人不能接手。”
听听刘彻生怕刘挽撂挑子不干事儿的态度。意识到刘挽言外之意她可以不用再管诸子百家,如何不让刘彻急。
开玩笑, 刘挽和诸子百家的人沟通顺畅, 从来没有闹出不可调和的矛盾, 尤其一年一年在刘挽催促下, 他们各种各样的新研究出世, 得利的人一直都是刘彻,是大汉。让刘彻把诸子百家交给别的人接手,不成不成。
“父皇。我手里的事情太多。”刘挽确实有这个打算,希望刘彻别总让她把着事儿。
“那就把别的事交出去,你管着诸子百家,盯着他们办事。他们办得更稳妥,你们也说得到一处。交给别人,不知所谓。”不怪刘彻如是评价,诸子百家有时候说的那些理论刘彻都听不懂。刘挽不一样,她是一点即通。显然多年跟诸子百家们学了不少新本事。
刘挽安抚的劝道:“父皇放心,我一定会找个绝不会对诸子百家一窍不通的人。”
可惜刘彻扬手道:“旁的事可以,独独诸子百家的事,谁也不能从你手里接过。”
“父皇。诸子百家早非从前的他们,再不会对大汉心存偏见,很好管的。”刘挽莫可奈何的继续劝说刘彻,刘彻睁了刘挽道:“朕怕的是有人借刀杀人,把他们之中能干的全杀了。”
得,刘挽被刘彻怼得卡住了。
诸子百家们一个个的性子都是直来直往,压根不想跟人周旋,刘挽不同他们任何人计较,要是换成别的人,谁敢保证。
“您要是不点这个头,谁能杀。”刘挽半响小声回一句。
刘彻眯起眼睛问:“你最近总想让人接手你手上的事儿,莫不是打算住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