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世间最难得的正是同心。从前六国不能同心,如今各家大户又怎么可能同心。他们无法同心,断不可能发生齐齐动/乱之事,公孙弘有些危言耸听。

“依二姐所见,河东的人会如何行事?”惊叹刘挽言之有理之余,一旁无须顾忌的人独刘据罢了,好奇的问上一句,刘挽认为河东的人会怎么做。

刘挽的视线落在一干臣子们的头上,“这个问题不妨问问诸公。毕竟,为了保全家业到底诸公都能怎么做,我也好奇。”

话听得人一颤,保全家业,多好的词,他们哪一个爬上来的人不是挣下不少的家业,为了避免朝廷夺去,他们能想出多少的法子,那真是说不清。

“朕也想知道,你们认为河东内的豪强士绅接下来会如何?”刘彻目光一敛,瞥过众臣透着不善。天下是大汉的天下,是他的天下,家业也是大汉的家业,他们护着的所谓家业,是要将大汉百姓的田地尽都据为己有,连一丁点活路都不给百姓留。

不,也不能说他们不留。

把百姓的田地给占了,再让百姓为他们耕种,他们得六成甚至更多,让百姓活着,却只依附他们而活,而非朝廷。

刘彻懂得其中的道道,多年没有管,皆因没到管的时候。

“平阳长公主。”眼看刘彻半点没有打算给他们转寰的余地,主父偃道出。

身为刘彻的姐姐,大汉的长公主,她都强占民田,刘彻想查清所有强占民田之人,并将他们全都绳之于法,第一个该处置的人是平阳长公主。因此,河东的人一定会第一时间将平阳长仅推出来。

如果刘彻不处置,那最好不过,河东的人都可以逃过一劫。处置,怎么处置?请刘彻按着处置平阳长公主的法子来。

众人都觉得没错。刘彻想查清河东的事情可以,须得想清楚如何处置平阳长公主。如果只是损失一些田地,伤了些根基,都在各家的接受范围内。

这一点,刘彻清楚。冷哼一声道:“怕是他们都在看朕的笑话呢。大汉的公主,强占民田,夺民之利。你们所有人是不是都觉得,朕连刘家都管不好,竟然企图管天下人?”

众臣谁敢接这个话,低下头都不敢吱声。

“正是。”偏刘挽认可无比的附和,卫青在听到刘挽的声音时,恨不得把某个外甥女的嘴堵起来,这是她该应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说过的。其身不修,谈何以身作则。治家不严,无法约束自家人,又谈何治人治国平天下。刘家的人该管管的。”刘挽感慨无比,要说刘家人的问题少吗?刘挽扎心的提醒,“父皇莫忘了前几日行刺的事件。”

一般挑大事的都是刘家人,刘彻不至于忘得一干二净了吧。

刘彻被刘挽的附和噎住了,听完刘挽的补充后,刘彻捉住的重点必须是管管刘家的人。是啊,刘家的人要是再不管,他们都得翻天了。

第328章 此时不宜

这一刻的刘彻似是下定决心, 道:“传朕诏令,平阳长公主强买民田,着以一倍之数皆归于民,河东平阳县令立刻统计平阳长公主所占的田地数量, 之后立刻将所有田归还原主或其家人。”

一个个不敢提出让刘彻如何处置平阳长公主, 闻刘彻下令, 众人听着都认同无比刘彻的处置方法, 既把田夺回给百姓,又不会生出太大的乱子, 甚好。

“区区一个县令想办好此事很难。”众臣待要附议, 以为刘彻的主意甚好时, 刘挽提出问题所在, 那也是实话。

“这可不仅是一家之事,正所谓一事不烦二主,河东的情况顺势而为,想来能查出不少仗势欺人, 强占民田者。”刘挽绝不认为张汤是无能之辈, 在她都给出许多的线索之下,张汤但凡依然揪不出众多的蛀虫,该查的人是张汤了。

刘彻必须听刘挽建议的,“你有何主意?”

“汲中大夫走一趟,配合张廷尉一道彻查,正好也能让汲中大夫监督, 张廷尉有没有造成冤假错案。名声在外的张廷尉, 让很多人都不放心的。有汲中大夫在, 案子不管办成什么样子, 都能堵住悠悠众口。”刘挽必须肯定汲黯的人品, 他在,谁都得敬他三分,绝不敢乱来。

刘彻莞尔,不错,汲黯是得这样的用,一个聪明又公平公正的人,适合派去主管将田地归还百姓的事,更不怕后续有人抗议。

“长公主。”汲黯倒不是说这样的事情他办不好。和张汤配合,汲黯是不太乐意。

“依丞相所言,关系河东乃至整个大汉安宁之事,汲中大大夫不愿意前往,岂不是更由着张廷尉肆意行事?”刘挽惊叹的张大嘴,很是以为要是汲黯不去,瞧着吧,张汤会把案子办成何等模样,谁都不敢保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