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但惹怒她们,弄死一群人的本事她们没有,弄死出头的几个,对她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

刘挽手里的事情不少,正因如此她才会将事情交出去。事实证明馆陶大长公主和平阳长公主她们办事极是靠谱,长安城里的安容处谁能挑得出毛病?

额,忽略因为刘挽的缘故发生的那些事就更完美了。

总之,有那想挑刺的朝臣,他们可以挑,但要说她们没把安容处办好,这句话没有人敢说出口。

刘挽也正因如此无法催促人,但刘挽并非没有在物色合适的人选开展安容处的事,只不过是到现在为止没有寻到罢了。

“因婆母染病,一直要归乡,拙夫身负重任,恐怕不能伴之,唯有妾代之。妾已向皇后请辞,不日陪婆母归乡,长公主以为妾能否担此重任?”祝玞面带笑容而问,毛遂自荐的人,眉宇之间都是坚定,她想做这件事,而且定要做好此事。

刘挽甚至连一丁点犹豫都没有的答应下道:“好。”

有何不好的。丞相夫人,薛泽依然是丞相,她记得这位的结局不错。后世都知道,能在刘彻手里寿终安寝的人并不多,自然,能活下的都是厉害的人物,得认服。差不多刘彻会换丞相,在不换之前,得承认一件事,丞相夫人的名号会很好用。

听到刘挽爽快的一个好字,祝玞面露喜色,刘挽道:“在夫人起程离开长安前,我会把安容处的相关规矩以及长安的安容处这些日子的账本和相应的安顿都送到府上,请夫人过一过目,若有疑虑之处我们可以再议。”

教了卫长公主和刘嘉快两年的人,为人可靠,刘挽相信一个愿意站出来,愿意展现自己价值的女子,她不会愿意缩回去成为依靠男人的那个人。

况且,哪怕是为儿孙谋,朝中有人和朝中无人总是不同的。

刘挽算是朝中顶顶可靠的那个人,祝玞或许并非不知道自家夫君的情况,未雨绸缪必不可少。能和刘挽达成共识,能在刘挽那儿多露脸,对她或者对她的夫家都有益处。

刘挽坚定利益能让人心动,刘挽能给到祝玞的利,绝非旁人可比。

“谢长公主。”刘挽纵然是缺人,她也承认得分外坦荡,并不代表有人毛遂自荐她就会收下。祝玞需要一个机会,得到一个机会,祝玞岂能不谢之。

“让我看看,你能帮到多少人。”刘挽期待祝玞的表现,她设安容处是为帮助那些老弱妇孺,正因如此,她的目标也在最终能帮到多少人。

倒也不是说刘挽有多高的要求,倘若不是朝廷有诸多不安定的因素,无法保证大汉的百姓都有衣可穿,有饱饭吃,有地方住,安容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安容处是底线,是保护那些人活下去的最后底线。

“长公主放心,妾定会帮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祝玞也不是傻子,不会觉得是个人出面喊上一句他需要帮助,她就信了那样一个人当真需要帮助。世间并非全是善人,有太多利用旁人的善心达到一定目的的人,对付那样的人,须警惕,须给他们一些教训。

刘挽知道祝玞不傻,她知道行事的分寸在哪儿。

“长公主若不嫌弃,妾也愿意为长公主所驱使。说来妾也懂得一些行商之法。”那一位温和的女子唐臻,面容温和,说话时让人如沐春风,可刘挽就是觉得她那笑中含着让人不易察觉的冷意,给她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感觉。

“盐务分出去了,不过,有一桩生意绝不逊于盐务,若是夫人有兴趣不如一试。”刘挽也需要一个真正的自己人,又是一个擅长做生意的人帮她揽起生意,如何扩张,如何收缩,都得寻上一个。只是刘挽一直忙着先赚钱,收人的事真顾不上。

“只要是能与长公主合作,不拘于一事。”唐臻立刻表态明摆着冲刘挽来的。刘挽

【作者有话说】

元旦快乐,新的一年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如顺意,开开心心~

第211章 分析

很快刘挽也整理了心情, 且道:“依你所见,我如今手中的生意哪一桩该放,哪一桩该紧?”

唐臻分析道:“盐务是重中之重,有陛下在后, 长公主无忧。想必能让长公主选中的人家, 为了避免上下夹击将他们吞得骨头都不剩, 他们定会一心一意办好长公主交代的事儿, 否则他们将来一但想告一些图谋不轨的人的状,没有长公主为他们撑腰, 他们怕是很难达到目的。是以, 长公主倒不必操心。印刷术, 造纸术, 应该是印刷术吧。闻各家皆有心钻研此技术,但研究多日一直无果,倒是长公主印出来的字迹工整,且不掉色, 纸质更是天下最好的。据妾所知, 长公主用印刷术换了不少各家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