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长公主纵然是刘彻的亲姐姐,从前也曾帮过刘彻许多,但是在一些事情上,平阳长公主的私心颇重。

刘挽定下关于盐务的规矩时,全部都交由刘彻过目,刘彻并不认为那其中的要求有何不妥。所以,平阳长公主不满于何?无非是看不到自己得到更多利的可能,又失了握权的机会。

第186章 聪明的选择

对此刘彻冷哼一声, 极其不屑。

每个人都想得利,可是有谁考虑过刘彻的利,大汉的利吗?

刘挽定下的种种规矩都是为了维护大汉,为了让盐利所得能够尽归刘彻所有, 这样的初衷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及的。

难道刘彻老糊涂到有人想掏他的口袋, 花他的钱, 他还要怪那个帮他捂住口袋, 不让别人偷他钱的人?

刘彻绝不是那分不清好赖的人,对于刘挽提出的要求, 刘彻必然是答应的。

“有父皇这句话我放心了。”刘挽一看刘彻能分得清好坏, 那就好说了, 无论谁使手段她都无所畏惧。

“你也真是不怕得罪人。”刘彻想到刘挽一不小心又把平阳长公主得罪了, 接下来想要对付刘挽的人又多了一个,突然有些为刘挽担心。

刘挽却很无所谓的挥挥手,“左右逢源讨谁都喜欢,那可不是我, 他们爱喜欢我不喜欢。我做事只问对不对得起天地良心, 对不对得起父皇,对不对得起我自己。别的人他们怎么对付我都没关系,我又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

王娡是刘挽的祖母呢,该出手的时候,刘挽也没手下留情。

“确实。”刘彻想到刘挽每回出手,不出手则已, 一出手那是一击毙命。

刘挽反正得了刘彻的准话, 乐呵呵的已经在心里盘算接下来到底怎么办事儿。

刘彻叮嘱一句道:“等等你平阳姑姑, 等她那边做好决定后你再寻你姑祖母。”

当爹的还是得帮刘挽筹谋, 不能让刘挽明知会遇到何种风险, 还不懂得避讳。

“知道了知道了,我一定等姑姑那边传来消息之后,再跟姑祖母碰头。不过要是这个时间里,姑祖母也找上我怎么办?姑祖母又不傻。”刘挽觉得平阳长公主都心动了,且图谋甚大。盐利之大,没有人能不心动,馆陶大长公主肯定不会例外,万一在平阳长公主思考的时候,馆陶大长公主找上她怎么办?

没想到刘彻目不转睛的盯着刘挽,“这样的事你不知道如何解决?”

想要回一句不知道的刘挽,终把话咽了回去,直说呗。

凡事也得有个先来后到,谁让平阳长公主在前头寻了刘挽呢。

当然馆陶大长公主要分一杯羹也是没有问题的,规矩得一样守。

父女之间算是把事情定下了,而也不出刘挽所料,馆陶大长公主也寻上刘挽,当然,没有直接到九华宫来堵人。馆陶大长公主让人送来了一封信,信中也是问起了盐。

刘挽将想要参与经手盐务的规矩给馆陶大长公主送了一份。末了也跟馆陶大长公主说一声,平阳长公主那边对此事也十分有兴趣,说好了回去考虑这几天,在平阳长公主没有考虑清楚到底要不要干之前,恕刘挽不能答应馆陶大长公主任何事情。

馆陶大长公主收到刘挽的回信后,一看刘挽定下的规矩也是一愣。

旁边的陈须注意到馆陶大长公主的神色,上前也仔细看了看所谓的规矩,倒也不是说规矩有很多,但是怎么说呢,感觉馆陶大长公主的脸色并不好。“母亲。”

陈须唤上一声,馆陶大长公主立刻回过神,“你觉得泰永长公主为人如何?”

被问到这个问题,陈须有很多话要说了,“聪明绝顶,实在是夺天地之造化。怪不得陛下那般宠爱她。”

“不仅如此,这个人心智之坚定,不逊于陛下。也就是说,她想做的事没有她做不成的。既然她将这样一份规矩给我送过来,也就意味着这些规矩绝不是摆设。所有人,包括我,甚至是平阳,如果想要经手盐务也必须守好规矩。怕是这些话她已经跟平阳说的一清二楚,否则平阳既然对盐务动了心,又怎么会突然说要回去好好考虑要不要答应。只能是因为上面的规矩。亦或者平阳图谋甚大。”馆陶大长公主是个心思细腻的人,活长了的人自然而然也有那么一点识人之能,自知刘挽和其他人并不一样。

“连大汉的法律都不是人人遵守。”陈须冒出这么一句,何尝不是在反思自家母亲有没有那么听话的谨守大汉的律法,对于刘挽竟然要求他们守着诸多的规矩,第一反应是刘挽莫不是疯了,随后又想是不是太苛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