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挽的目标明确着,与其让各家无法传承下去,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她但凡有丁点可能收集他们各家的著作,或者他们各家的人,能把诸子百家传下去一些,就传下去一些,也算她没有白回来这个时代一趟。

“你这孩子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刘彻很是头痛,他算是看出来了,刘挽的脑袋瓜子随着她越长越大,越发厉害了,听听她都说了什么?

有理有据吧?听得刘彻都忍不住心动。

可是,刘挽懂得是不是略微有点多了?

他这个当爹的瞧着刘挽的样儿,都有些担心刘挽会不会因为想得太多,脑子想坏了。

说话间,刘彻伸手抚过刘挽的头。刘挽瞪圆了眼睛,肯定的告诉刘彻道:“父皇,我没有发热。”

她是一时头脑发热才会想出刚刚说的一番话吗?怎么可能是呢。她分明是蓄谋已久,不过是因为时机未到,不敢说出口而已。

后世多少人为了诸子百家好些没有流传下去的学说而遗憾,那是华夏的瑰宝。他们的各种想法,在一个时代如同流星一样的璀璨耀眼,如果可以,刘挽希望能够将他们的著作收集起来,保存起来,让他们得以流传下去。

文明的火种不可不重视,如果不是有无数先人前扑后继的保护,华夏能有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吗?

刘挽心里打定主意,却不会以此为由,反而只是用着墨家作为例子向刘彻申请,把人才都弄过来,至于弄过来之后到底要用他们做什么,人只要来了,想怎么用就可以怎么用。

“父皇,这是好事,好事。对大汉百利而无一害。人本来就在那儿,须得他们有用,朝廷才会养,又不是养的闲人。父皇,父皇。”刘挽瞅着刘彻一副心动又差了点意思的样子,无二话,立刻继续缠着刘彻,盼着刘彻别想那么多,怎么样朝廷也不过是下发一份公文,让天下人知道有那么一回事,谁要是有意可以一试。

确实像刘挽说的那样,一份公文不过是给了天下人一个机会,让更多的人有可能表现出来,成为大汉的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