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

后来李氏在某次随父母进京走亲戚,得人牵线搭桥,于十年前与苗家喜结良缘。

一个商户女,与官宦之家本就隔着天堑鸿沟。

苗家原是寒门,以前在京中也算混得不错,后来家道中落,一日不如一日。

苗理正的原配夫人去世后,有人上门说亲,苗家自然看不上商户女李氏。

但那时候他家日子过得窘迫,又挥霍惯了,格外拮据。

李父想攀官家,表示只要闺女能嫁入苗家做续弦,将会送上丰厚嫁妆。

苗家在权衡之下应下这门亲事。

李父经商数十年,以经营布庄为生。

为了闺女能在夫家抬头挺胸做人,硬是分了大半家产做陪嫁,给李氏带进夫家。

李氏自己也挺争气,侍奉公婆,打理中馈,经营家业,靠本事把苗家的落魄扭转乾坤。

府里差奴使仆,出门有马车,穿的是绸缎,吃的有油荤,一家子的生活水平得到翻天地覆的改善。

十年婚姻,李氏算是为苗家付出了所有。

这期间她生育了一个女儿,现年才四岁大,因着难产的缘故,之后再无生育。

苗家只有苗少冲一根独苗,是亡妻所出,备受公婆溺爱。

李氏心肠软,念孩子年幼没有亲娘的不易,对这位继子格外上心。

不但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还请先生授教,盼着他日后能重振家业,在仕途上有所造化。

可以说李氏是封建礼教下最传统的一位女性,事事以夫家为重,夫妻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遗憾的是,她对苗家的付出并未得到相应回报。

刚开始那几年,苗家对她的态度还算和睦,毕竟她曾真心实意盼着家业兴旺。

后来时日长了,丈夫便觉得她市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