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声怔了一下,随即自嘲地说道:“伯父老了。”
郗归哽咽着摇了摇头,眼中泪花闪烁。
郗声递过一方帕子,低声说道:“擦擦眼泪,别哭了,家里一切都好。”
郗归看向郗声消瘦的面容:“阿兄就在天上看着,伯父总要保重自身才好。”
郗声叹了口气,摆了摆手,转身回到几前坐下:“不提他了,不提他了。”
奉安奉了茶上来,郗声示意郗归喝水,等她放下茶盏后,才开口问道:“京口如何了?你可有受伤?怎么是跟谢瑾一道回来的?”
“京口大震,百姓死伤无数。阿回自作主张,请了北府旧部后人前去救灾。”
“北府?”郗声暗淡的眼珠瞬间有了光亮,“北府旧部后人?他们竟然还在京口?”
“是。侄女发现了阿兄留下的兵符和名册,这才知道刘坚等人竟然一直藏匿于京口。”
“他们竟然没有随桓氏西去。”郗声下意识地叩了叩几案,“好,好,好!还算那小子有点头脑,没有把父亲留下的人马拱手让人。”
郗归给郗声添了些茶,沙哑着嗓子说道:“阿兄向来敬爱祖父,必然不会随意处置祖父交给他的军队的。”
郗声点了点头,眼中渗出了泪水:“对,对,是我没想明白,我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没想明白呢?”
郗声转过头去,悄悄用衣袖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然后才接着问道:“北府后人出面,王含可有异动?谢瑾此来,是否正是为了此事?”
“嗯。”郗归点了点头,“一月我去京口之时,谢墨一同前往,便是为了寻找北府后人,在京口招兵募将,不想却无功而返。”
郗声听了这话,面色凝重了些:“江北形势严峻,南北之间必有一场大战,江左缺兵少将,谢家看来是没有办法了。”
“是呀。”郗归拿出了郗岑当日留给她的绝笔信,“阿兄在信中说,让我将兵符与名册交与谢瑾,换取一个安稳未来。”
郗声凝滞了一霎,随即摆了摆手,并没有接过那封信,只是语气低沉地说道:“就按他说的做吧,让谢瑾给你找个好夫婿,往后和和美美的,别再想这些事了。”
郗声垂眼看着几案上的木纹,神情有些恍惚。
要将父亲留下的人手,交给逼死自己独子的始作俑者,郗声心中又是不舍,又是不甘,可逝者已矣,活着的人总要继续生活,郗归还年轻,总要找个出路。
“不。”郗归伸出手,握住了郗声枯瘦的右掌,“伯父,我不愿这样。”
“阿兄至死都想着北伐,我不愿意就这样将兵符拱手让人。”郗归倔强地说道,“这是我们家的军队,我们家的京口,凭什么白白送给谢家?伯父,你跟我一起回京口,好不好?京口的百姓都很思念你,他们需要你这样的刺史。”
郗声不可置信地瞪大了双眼,他缓缓看向郗归:“阿回,你想做什么?”
“做我该做的事。”郗归毫不闪避地与郗声对视,“抗击胡马,保家卫国,我高平郗氏义不容辞。可世家傲慢,根本难以驾驭刘坚等人。伯父,只有您在京口,他们才能放心地为江左征战,才能真正重现当日北府的风采,才有可能守卫江左,甚至是,北伐中原,收复二京。”
“阿回。”郗声摇了摇头,“你不要学嘉宾,他已经输了,输得彻彻底底、一败涂地。就连死了,都会成为史书上的佞臣,永永远远地抬不起头来。你不要学他。”
“伯父,这不仅是阿兄的愿望,也是祖父的愿望啊!我不会学阿兄的,我尊敬圣人,我们是为江左而战。”
郗归殷切地看向郗声,但郗声并不相信,他甚至有些痛恨,恨郗岑害了郗归,让好好的女郎入魔至此。
“阿回,听我的。将兵符和名册交给谢瑾,或者交给圣人。你一个女郎,留着这些东西,只会招来祸患。”
“不。”时间一分一秒地流淌着,郗归知道不能再耽搁下去了,“伯父,难道你忍心看着那些刀笔吏将阿兄写作佞臣、看着阿兄在九泉之下都不得安宁吗?阿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北伐,只有我们将军队握在手里,才会有北伐的可能。只要我们成功北伐,他们就会知道,阿兄的坚持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苟安之人。伯父,祖父临终之前,唯以北伐为念;父亲北伐失败,郁郁而终;阿兄更是为了北伐付出了一生心力。我们只有成功北伐,才能告慰郗氏和北府的英灵,才能为阿兄正名啊!您难道忍心,千百年后,人人都将阿兄视作乱臣贼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