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婧賞瞭一堆東西,金銀玉飾足夠她們母女回到西原再也不需要看大夫人臉色過活瞭,難怪傢主選瞭鈴蘭後大夫人陰陽怪氣的說瞭好些話。
樺夫人雖不是出身名門望族,但也是讀過兩年書的,在大夫人為難的那些年,日子雖艱難,她卻也從未將銀錢掛在心上,可如今這成堆的金銀堆在面前,到讓她真有幾分感嘆。
樺夫人走到那堆賞賜中拿起瞭一本書問李鈴蘭:“為何還賞瞭這麼多書?”
李鈴蘭給母親倒瞭杯茶,說道:“這些都是湯國很有名的書籍,看看總有好處。”
樺夫人接過茶杯後放下瞭《貌疆賦》,又說:“看樣子湯國的國主十分喜愛田園風光”
李鈴蘭笑瞭笑,也沒法多做解釋。
白謹川這篇《貌疆賦》成名許久,讀得人也是最多的,因其辭藻優美,所描述的景色尤在眼前,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著田園之美,所以喜歡的人很多。當年的李鈴蘭也是如此,長日無聊的生活讓她幾乎將《貌疆賦》倒背如流,後來有一日白謹川看見瞭她床頭的《貌疆賦》,隨手拿起來念瞭幾句,問她對這幾句的理解,李鈴蘭才發現自己原來自始至終都沒有讀懂過《貌疆賦》
那並非田園之樂,而是農耕之艱辛,又可作為當時湯國制度中弊端的隱晦描述,就是這篇文章讓北堂婧動瞭改革之心,隻可惜她死的太突然瞭,那些進行到一半的變革條例由北堂斂倸一一廢除,湯國又重新回到瞭貴族掌權的舊制度。
也許李鈴蘭死後,那個孩子徹底淪為瞭傀儡。
也許白謹川也沒有完全將湯國賣給燕國。
誰又知道呢?
反正李鈴蘭不知道。
與其將賭註壓在別人身上,倒不如下場去做對賭之人,這是白謹川教她的。
畢竟不到最後一刻也沒人知道輸贏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