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慣瞭接生婆對婦人生孩子的狀況肯定是比一般人傢要熟悉瞭解,看著就覺得她兒媳婦肚子大的不像話。

其實打從兒媳婦有孕五個月,就已經請王大夫上門看過。

這也是王大夫不能一心在衛生站坐診,反而是需要經常出外診的原因,有些病人的病情不方便出外。

而他就會上門,當然瞭,對方也會多多少少的給個一兩塊錢的出診費。

這種機會並不多的,在鄉下人傢,一兩塊錢也不少的。

今天去的這戶人傢,婆婆以前做接生婆,男人也在公社這邊有工作所以傢裡條件還不錯。

所以老王去過幾回,到今天這一次是確認瞭,女人腹中的胎兒過大而且胎位不正生産的過程會極為艱險的。

“我不可能去幫她接生,她婆婆也不敢打包票兒媳婦一定能生得下那個孩子。”

薑棠聽懂瞭,直接提瞭建議:“為什麼不送去醫院?”

故意的停頓瞭一下,薑棠才接著說道:“我聽說現在醫院裡的各種設備技術都十分的先進,可以給難産的婦人進行剖腹手術保證母子平安。”

她不知道現在這會兒醫院裡有沒有剖腹産手術,因而說的有些猶豫。

果然,老王愣瞭一下,卻不是因為不知道或者不瞭解剖腹産手術。

他也沒有吃驚為什麼薑棠知道這個,大概是因為這個小姑娘勤奮,經常看書吧。

“去醫院裡很貴,我知道大城市裡會有,但是別說公社哪怕是我們整個縣城目前還沒有婦人生孩子去醫院剖腹的。”

單純的隻是去醫院生孩子的都很好,足以證明這個地區經濟文明的落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