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從還欲罵人,坐著的韃子男子這時張嘴說:“可。”
他的官話說得比身邊的侍從要地道多瞭,隻能從中聽出少許番邦口音。
陸承到來之前,他們在玩番攤,韃子男子一連猜中瞭許多把。見到陸承上來,男子忽然說:“番攤玩多瞭沒意思。”
“換博戲。”
“哦?”陸承開口說瞭第一句話,他的嗓音低低的,帶著少年人獨有的沙礫,他問,“哪種博戲?”
韃靼男子說:“握槊,或者小博。”
陸承不由看瞭眼男子。
博戲在現如今的賭坊裡頭,受衆群不高。一是因為比起鬥雞、番攤、骰盅這一類,博戲相對而言少瞭種贏錢時扣人心弦的緊張刺激感,二則是因為,六博偏雅,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方能上手。
陸承收回輕敵之心,氣定神閑地說:“那就握槊。”
很快有人撤下番攤時的器具,重新換瞭副握槊專用的棋盤。
握槊是一種棋盤類的遊戲,據說起源於天竺,大約在南北朝時傳到中原,於唐朝最為興盛。相傳,唐玄宗和楊貴妃都曾沉迷於此。
握槊之所以被稱為握槊,是因為所用棋子的形狀長得像拿在手裡的兵器“槊”。
握槊的規則有些類似於現代社會裡的跳棋和西洋棋。
棋盤被分成兩個邊界,每個邊界上有12個三角形,總共24格。下棋時,分為黑白兩方,每人手中各持有15枚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