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宿跟阿旦當時見著瞭十裡米糧店的人,都要慨嘆一句好一個遵紀守法良心滿滿的米糧商,等他們稟告給黃大勇時,黃大勇卻疑上加疑瞭。
“這行商,不管是做金銀綢緞還是瓷器米糧,做營生,圖的無非一個字,利。”
像十裡米糧商這種,這般規規矩矩做事,若是有利可圖,也就罷瞭,可幾次查探到的事情,卻是無利可圖的啊!
哄擡米價時他們運氣好,賺瞭,但賺來的錢銀,卻是去買米糧瞭。
而這些米糧,在開春後,大部分都運回瞭江南,說是給他們遭水災的東傢施援救災。
“按照他們去歲給官府報的收購的當季新米糧跟餘糧數量,我算瞭算他們在米價哄擡裡頭賺的錢銀啊,大部分又花在瞭買口糧上,但這麼多口糧,都給送走說是賑災去瞭。”這不是虧本的買賣嗎?
“而且他們還兩次捐助,都這般大方。”
這不是很不符合行商圖利賺錢的行規麼?
“他們還不是第一次這麼做,而是在京城開瞭這麼多年,都這麼做,從不行差搭錯。”
十裡米糧店做得實在太周全,教人找不錯破綻來。
“這要麼,十裡米糧店的東傢是個大善人,要不,便是他們圖的不是錢銀,而是別的什麼。”
所以黃大勇反而對十裡米糧店更上心瞭,讓小宿跟阿旦繼續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