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為瞭他們過年, 村裡也好好籌劃瞭一番,出糧食出油出肉的給置辦瞭兩桌, 吃瞭一頓好的。但美味的食物也擋不住對傢裡的思念,如今好容易等到雪化的差不多瞭,當然要回傢一趟。
農場這邊的人要走,自然也牽動瞭那些知青們的心,一個個的都有些蠢蠢欲動,想要借著年後這個空回傢看看。就算當初是為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村,義無反顧的來瞭,但畢竟是第一次離傢這麼遠,尤其還是在過年這個特殊時刻,對於傢裡人的思念就更明顯瞭。
當然瞭,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回去,但老村長數瞭數遞交的申請,還是有那麼五六個人想回傢探親,想讓他給開介紹信。老村長心裡有那麼點不願意,他認為讓這些人探親,會帶來一些隱藏的風險,比如路上出瞭什麼事,比如回傢以後,心裡覺得村裡太苦,會說村裡人的壞話。
更有甚者,說不定有人還直接想留在傢裡不回來瞭,當然瞭,除瞭少數傢裡有硬關系,能給子女在城裡找到崗位的,那大概率不會回來瞭。如果沒有,若一直想賴在傢裡,不僅傢裡人也許不會同意,就連街道辦的工作人員,也不會答應。因此,這種可能性還是很小的。
“叔爺,既然他們想回去,就讓他們回去一趟好瞭。”對於知青探親這件事,周南倒是有不同的看法:“說起來,咱們村裡陸陸續續的來瞭兩批知青瞭,除瞭第一批,第二批的知青審核,我聽說比第一批就嚴格多瞭,因為有希望農場的存在,領導們總是會考慮的多一些,基本的品質還是有保證的……”
對著老村長,周南也沒什麼不好說的,主要是他考慮到知青下鄉的時間很長,在這期間內,覺得回城無望或者幹不瞭辛苦農活的人心裡難免有瞭別的心思。但聯想到十年後的情況,周南又不希望村裡的男青年和女青年們落得個妻離夫散的下場。
哪怕去找人,你都不知道到哪裡去找,人心難測,不得不防一手,至少也要知道對方老傢確切的住址,以防萬一。考試上學,咱不阻止人傢上進甚至還可以資助一些,但要想耍些別的小心思,一走瞭之,那是不能原諒的。
周南之所以想說服村長讓知青回去探親,也是想打聽出他們老傢的確切地址,如今下鄉才剛開始沒多久,大部分知青還有想回城裡的想法,沒有在農村找對象的打算,因此地址大概率是對的,畢竟介紹信上還得寫具體地址,這都是為瞭以後著想。
周南說出自己的顧慮後,老村長想瞭一會兒,最終還是同意瞭。
第一百一十七章
要回傢瞭, 無論是在希望農場工作的人還是來插隊的知青,都非常開心。在拿到介紹信以後,就趕緊收拾收拾, 準備回傢瞭。因為有希望農場的存在, 青山村給知青的待遇是數得著的, 剛到這裡的第一個月, 縣裡, 公社以及村裡會給發補貼, 一共八塊,這都是一次性的。除此之外, 知青每個月的工資是六塊錢,每月有二十斤的糧食補貼, 省一省,搭配著瓜菜一塊吃,也能吃個囫圇飽。
當然瞭,要是覺得不夠, 還可以向農場職工或者村民購買糧食,吃個大半飽是沒問題的,更別提農忙時,村裡還會組織大鍋飯, 給大傢加點油水, 這時候,雖然活兒最重, 但吃的是最好的。到頭來,每個知青手裡多少也能攢下點, 要是傢裡掛念下鄉的孩子,再寄來一點補貼, 那過得就更滋潤瞭。如今要回傢瞭,大傢多少都得帶點特産回去的,就算沒有票,多加點錢那也能搞定。
一時間,村民傢裡以及供銷社那邊,人都變得多瞭起來。要說最熱鬧的,當然還是周南這兒瞭。大傢都知道他不僅在供銷社工作,傢裡的親人還都在當兵,各種錢票還有稀罕物,他那邊都有。因此自覺跟他關系不錯的,就會主動上門來跟他換東西,當然更多的是用錢票換,但大傢不敢說買賣兩個字,怕被人打小報告。
“周南,這軍裝還挺新的,你真要跟我換?”說話都是楊為民,實在農場裡工作的學生,也是最初借住在周南傢裡的幾個人之一。如今要回傢,他也來周南這邊看看有什麼東西能換的。
見周南說軍裝也能換,楊為民一時間心動不已。這時候,誰不想有一身綠色的軍裝呢?隻是,也太難買瞭,就算到瞭供銷社或者商場,大部分都內部消化,等過去的時候說不定就沒瞭,如今遇到能換的,他不想錯過。
“可以,我穿過兩次,給你算便宜點。這衣服傢裡人給我寄瞭好幾套,夠穿,你要是想要,可以換給你。”相比於別人來說,周南也不缺衣服,自然不在意這一套衣服。雖然絕大部分物資都給瞭楊將軍,他手裡最多的就是糧食,但是他之前在自己的庫房裡放瞭一些,如今正好可以換,但量不大,一來他手裡也不多,二來,他也不想太過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