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於老村長來說,這可是三百多塊錢呢,能買點好的農具,然後再找人修一修隊裡的那輛拖拉機,能買點農藥……在拿錢回去的路上,老村長浮想聯翩,再聯想隊裡存的那些糧食,有種回傢偷著樂的感覺。
第一次入賬這麼一大筆錢,老村長心裡高興,直接大手一揮,找人買瞭一些不要糧票的豬骨頭和羊骨頭,然後回去再加上點蔬菜,給村民們熬點骨頭湯喝。就連很來糧站的人,每個都分瞭三毛錢,就當是獎勵。
為瞭以防萬一,老村長回來後就跟村委的其他人統一瞭口徑,防止真實的莊稼産量洩露出去。都是本傢人,也知道這樣的東西對自己有利,因此也沒有人去做這個“叛徒”。
交夠國傢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的,雖然對外保密,但自己村裡的人多多少少都能有所感覺,因此老村長也沒有按以往的標準發放,而是在以前的標準基礎上又加瞭十斤九零面粉,(就是一百斤小麥可以磨出九十面粉),即使是這樣,村民們也高興不已。
在村裡,一般會進行兩次分糧,一次是麥收後,一次是秋收後,雖然麥收後的這一次,隻分糧沒有分錢,但也足夠讓大傢高興瞭。
上次年集時的集體相親,有的趕在年前年後就辦瞭,有的想在瞭解瞭解,再加上現在麥收後,傢裡有點餘糧,菜園裡也有瞭新鮮瓜菜,又有人傢開始操辦起婚事,無論是男嫁女娶,都十分熱鬧。
但這中間又發生瞭個小插曲,就是住在村東頭的張樹一傢的兩個閨女張美和張麗因為嫁人的人選而産生瞭爭執。究其原因,竟然是因為在年集的相親上,那個男人先與爽利的姐姐看對瞭眼,兩人便一直有來往,後來那個男人便直接到瞭女方傢裡幫忙幹活。
對於這個年代來說,見過雙方父母,男方又願意到女方傢裡幹活,在旁人以及傢裡人眼中,那活脫脫的就是未婚夫妻的節奏啊。
就在大傢都十分看好這兩位年輕人,等著吃他們的喜糖的時候,傢裡的小閨女張麗卻不願意瞭,她表示自己要嫁給姐姐張美的那個相親對象-王志發,不說張美自己,就是傢裡人一聽都炸瞭鍋。
哪有這麼辦事的,要真是像張麗所說,她如願嫁給王志發,那她以及張傢的口碑都要壞瞭,她不能背上“壞女人”的標簽。
但自小受傢裡寵愛的張麗可不願意,就一定要任性的嫁給王志發,而且還親自爆出瞭兩人的“驚人內幕”:兩人已經在河邊的小樹林裡親過嘴瞭。要知道,張美和王志發的接觸一直都是克己守禮的,沒有過逾越規矩的行為,沒想到這下子反而讓張麗“捷足先登”瞭。
而且張麗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可不止張傢人聽見,就連在張傢商議婚事的王傢人以及張傢的左鄰右舍可全都聽見瞭,直接驚爆瞭一地眼球。
“之前一直聽說小麗和一位男青年眉來眼去,但咱怎麼也想不到竟然是和王志發搞在瞭一起,這可不仗義!”
“要說起來,我真是一點也不奇怪會發生這樣的事,張麗打小就願意跟她姐姐攀比,不合她心意瞭,就開始哭鬧,非得把東西搞到手才甘心,如今看來,人也是一樣。”
“怎麼都在說女同志?怎麼就沒人說王志發那位男同志呢?他先跟人傢姐姐處上瞭,那就好好處,怎麼又勾搭上人傢的妹妹瞭?”
“要我看啊,他就想像以前的地主老財那樣左擁右抱,一天到晚的凈想美事兒。”
“反正甭管男女,王志發和張麗兩個人一個都跑不掉。”
站在張傢外面的人議論紛紛,一開始還小聲嘀咕,等到後面直接大聲瞭起來,也不管這還在人傢傢門口呢。到瞭後來,院子裡的人那是聽的清清楚楚,當然瞭,臉色都跟鍋底有的一拼。
“我不同意志發和張麗的婚事,要麼就按照以前說的,志發直接和張美結婚,要麼就直接一拍兩散,一個都不娶。”
王母聽到外面人的議論,臉色都發青瞭,要不是顧忌著名聲,這張傢的兩個姑娘她一個都不想要。但為瞭讓兒子不背上“陳世美”的名聲,王母還是咬著後槽牙開口瞭。
“不娶,你休想。到瞭這個地步,你們可別想推卸責任,要不然我們也不是好欺負的。”雖說這事兒確實是有些不體面,但如今王傢人想直接撩瞭挑子,隻剩下她們張傢一傢人面對村裡的流言蜚語,那是想都別想。除非今天能拿出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
“那就娶張美。”王母也知道自己今天不能獨善其身,因此沒有在這上面糾結,直接指定瞭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