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殿前兩側,站有數位內侍,他們隨著梁總管的聲音,聲疊著聲朝外洪聲傳唱,數聲同響,重重疊疊,猶如在山野中回聲滾滾,聲勢格外浩蕩。
站在一衆學子之首的三人,此刻尤為矚目。
若日後不能在官路上出頭,這會兒很可能就是人生中最璀璨、最榮耀的時刻瞭。
在一甲三名的授官聖旨宣讀過後,梁總管又從旁邊的紅木托盤上取過一道聖旨。
他定眼看瞭看站在隊首俊朗挺拔的少年,捧著聖旨,再次運氣揚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翰林院修撰狄昭學貫經史,年少英發。除社稷之害蟲,靖四方之禍患,功勛卓著,百姓稱頌,朝野共仰,特擢狄昭任大理寺寺丞,賜穿蟒袍。望卿明察秋毫,正國法,安民心,以副朕之厚望,欽此!”
在十幾內侍的重重揚聲下,在殿前的官員都感覺到何為天子垂青。
才剛剛入仕,便連跨越三級,從六品直升正五品,還毫不避嫌的讓祖孫處於同一衙門,這是何等的青睞和看重?
即使當今看重能臣,用人不拘一格,但也從未有此先例。
許多官員都在心中暗暗心驚,思緒萬千,但即使是平日裡戰鬥力最強的言官,思前想後都覺得不好意思站出來反駁這份功績和升遷。
景泰帝平日裡升遷就給得幹脆爽快,但凡能做出功績,就定能很快得到提拔,
即使不算那些零零碎碎的,隻算淮南王私鑄□□案、還有近來軍械案,都沒有誰好站出來說,此事不妥。
若是真要站出來,多少也要掂量一下自己身上的功績夠不夠?
你去抨擊旁人升遷過快,結果仔細一算,自己身上的功勞還沒有人傢多,結果官位還比人傢高,豈不是臉上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