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表示要參加隔年的這場春闈後,更是爭論一片。
那時距離春闈還有二月有餘,正是各方學子都陸續進京的日子。
京城最好的茶館中。
“年輕氣盛, 不知深淺。”有老舉子連連搖頭說,“如今才年十四,即使再沉澱三年又如何?屆時學問更紮實, 年歲也合適,一舉奪得三元並非癡念, 糊塗,糊塗啊!”
也有銳意進取的書生,洪聲道:“此時勢頭正好,心氣正高,乃高歌猛進之虎勢。依我看少年自當銳勇,才不負天公垂青。”
“年少輕狂!”老成舉子拂袖,一副看不慣的樣子。
引得不少數次參考的學子暗暗點頭,即使沒說什麼,但都也覺得穩紮穩打更好,畢竟內斂穩重才是這個時代推崇的性格主流。
在角落,傳來一道冷哼:“人不輕狂枉少年,你們又豈知其鴻鵠之志?”
被反駁的學子紛紛皺眉,此言豈不是暗指他們是隻顧眼前的燕雀?循著聲音看過去,隻看到一個身穿錦繡長衫的富貴公子,與兩名身著書生袍的學子坐在一桌,正是王元琮。
王元琮被這麼多人看著也不懼,梗著脖子說:“看我做什麼?狄昭昭這個時候參加科考,根本就不是盯著什麼名聲去的,他就是想早點入仕。聽說過大理寺弄的那個大案要案攻堅複核會吧?知道有多少人滿腔悲憤、滿心酸苦來到京城,就為等著狄昭昭參加這次攻堅複核會後,呈遞訴狀擊鼓鳴冤嗎?”
衆人詫異。
王元琮也是從他父親口中得知的這些,這會兒帶著點氣惱全都傾吐出來,把茶樓中一幹自覺老成,以長輩口吻指點的老舉子說得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