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普通人,經驗都是比不過常年辦案的差役的,若是妄圖編造一套應付過去,多半會出現前後證詞矛盾,慌亂,邏輯和官差掌握的線索對不上的情況。

再詐上一詐,案子也就七七八八瞭。

能破的就破瞭,不能破的,基本也就陷入僵局瞭。

這種方法,根據摸排的仔細,衙門是不是肯出大力氣詢問排查,還有當地捕頭的審訊經驗代代師徒傳承是否完整,當地的人際關系是否複雜……大約能破二到五成左右的案子。

這便是天下九成以上的衙門能做的事。

這也是為何叫“審案”

大多案子是審出來的。

而能力更強一些的官差,就能根據零碎的線索,還原一部分案發過程。

有瞭整個案發過程,破案的效果、效率就極為驚人瞭。

但這種需要敏銳、邏輯、空間感的推理,也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不是誰都能把複雜的邏輯環環相扣,想得清清楚楚,一旦有問題,還能馬上指出來。

線索千絲萬縷,兇手可能做出的選擇千萬萬。

但凡推理錯一點,受審中的兇手便會信心大增:“我可沒這麼幹!”原本能抓到、快要撐不出審問的兇手,就有可能因此翻盤,逍遙法外,案子便會陷入僵局。

故而但凡天賦差一點的,前期的成長便會極為艱難,畢竟誰能屢次承受這樣的打擊?

等到最後,能傳揚出名聲來的,便就是“神捕”“神探”瞭。

即使是現代,這種有推理還原犯罪現場的能力的人,也絕對是警隊寶貝,能被稱一聲“專傢”,不帶貶義的那種。

而這種能力,忽然出現在一個小豆丁身上,如何能讓人不啞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