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著木梯,有人登高摘果, 每裝滿一籃子, 便遞給下頭的人, 裝入大筐中。
“直接撿枝。”來回監督的村長看到男人動作, 連忙說:“剪下來讓你傢娃娃幫著撿,更快。反正來年還會長的。而且右相大人說瞭,細枝多剪一些, 來年結的果子更大更甜。”
易彪聽瞭, 表示:“還有這說法?你早說啊。”
棄瞭鐮刀, 直接上手,一下便折下來一條細枝,丟到地上,動作幹脆利落。
村長先是傻眼,隨後曬笑:“忘瞭你們北境來的爺們, 力氣就是大。”
撿起易彪棄用的鐮刀, 村長看瞭眼那鋒利的刃,滿意點頭:“開得真好, 一看就趁手。阿彪啊,你要是不用,我借去給村頭王二使使?他傢小子多,但年紀小,力氣不夠,少些工具。”
“去吧去吧。”易彪一口答應。
沒瞭用得不適應的工具,僅憑雙手,他動作反倒更快,一眨眼的功夫,一大片細枝都被他丟瞭下去,惹得底下自傢孩子都叫苦不疊:“阿爹,夠瞭夠瞭,別扔瞭,摘不過來瞭!”
易彪這才停瞭手,坐在枝椏上看著底下兒女一邊撿果子,一邊比拼大小,比誰摘得果子更大更紅,眉開眼笑的小模樣,看得他目光越發溫柔。
村中道路是朝廷撥款修的,全是水泥鋪的,平坦又幹凈,便是下雨天,大傢也不怕再濕鞋瞭。
賣貨郎的小生意更是做得風生水起。
從前他要走街串巷,一雙腿從白天走到晚上,也未必走完兩個村莊。自從路修好以後,他咬咬牙,借錢買瞭隻驢,弄瞭個驢車,將進來的貨物都仔細地擺在車廂裡,駕著驢車,一天能走四五個村子,收貨賣貨都便捷瞭許多,掙得也多。
不過鄉親們受益更多。
傢裡缺油鹽醬醋,針頭線腦,再不用趕大老遠的路到鎮上去買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