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離婉提出條件,要謝南嶽解散軍隊,使所有士卒歸返原籍。
其一自是為瞭讓謝南嶽交出兵權,其二就是為瞭有人手耕地。
周文勘察過那裡的土地以後,說最適合的糧種,便是麥和玉米。
前者是北梁人一貫在種的,後者則須由大越贈予。
因此科舉取士結束,衆人走馬上任,接手城池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教導留在北梁的所有人,種植玉米。
大越能給糧種,能手把手教他們種法,力氣卻還是要他們自己出的。
今歲,玉米大獲成功,逆天的産量立馬穩住瞭北梁大半民心。
“秋收後,我便打算讓他們著手修建義學。”她接著道:“遷去北境落戶的人裡,有不少飽學之士,祖上都是入過仕的。讓他們做義學夫子,我看再恰當不過。但我心想,你們梁人天性尚武,恐怕孩子也難坐得住。不如再開個武班?文武參半,也好讓我大越過去的孩子,強身健體。”
而且孩童心性最是簡單純粹,兩國的大人相處多年或許依舊別扭,但孩子之間,想來三五天就該打成一片瞭。
越早讓他們互相認同,待他們長大後,兩國之間的屏障壁壘就該越來越薄。
這就是第二代。
若這代還不行,等他們長大,到瞭適婚年齡,情分深瞭,自然而然地男婚女嫁。
再往後的第三代,總不能還念‘舊’,念‘故’吧?
她這般思量著,結果一擡頭,就發現謝南嶽正目不轉睛地看著她。
眼中光芒越來越盛,越來越灼熱。
但與在床幃中的時候又不一樣。
“怎麼瞭?”她不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