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一走,朝中百官開始各抒己見:
“陛下,臣以為此舉不妥!”
充當出頭鳥的是禦史臺的一名監察禦史,姓氏不顯,表面中立,實則暗地裡受裴傢驅使。
“北梁狼子野心,此番求親,一定心懷鬼胎。陛下為一國之君,怎可以身犯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和親一事本就幹系重大,何況是陛下您的婚姻大事。陛下本該與臣等細細商議,再行定奪。如何能夠肆意妄為?陛下如此行事,簡直是置我大越祖宗社稷於不顧。”
不少人紛紛附議。
這些年來鐘離婉提出的變革不少,但大多是為瞭民生與社稷。
所有政令有頭有尾,有理有據,又有湯法全力配合支持,他們的反駁聲總是底氣不足。
可這次不一樣,衆人隻要一想到女帝與北梁國君成婚,二人將來有瞭孩子,這大越的正統繼承人身上竟帶瞭一半外族血統,他們便受不瞭瞭。
為君者是男是女重要嗎?
於這輩子都不得見天子一面的尋常百姓而言半點都不重要。
皇位上坐的那個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幼,是醜是美,他們都不在乎。隻要天下太平,隻要不強征重稅,不將他們視如豬狗,肆意欺淩屠宰,他們便已心安。
除此之外若能叫他們日子過得再好一些,傢裡孩子能吃飽穿暖,能過上比他們小時候更好的日子,他們便更是感激涕零。
可於文武百官而言,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誰,關系到他們的生死榮辱。
當今女帝上位後,在朝中隻倚重湯法一人。這人能耐大,有本事,卻是個十成十的老頑固。為瞭那所謂清名,連同宗同源,同根同姓的後輩都不愛提攜,說是隻用有真才實學,真心為民之輩。
笑話!
說得好似他們這群飽讀詩書的世傢子,之所以能入朝堂,全是憑瞭祖輩餘蔭的廢物一般。
衆人的不服氣由來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