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朝廷全面管控的鹽、酒、鐵器,這則法令要寬松許多,不曾強迫百姓隻得賣糧於官,也未曾禁止商人們私下裡從百姓手中收糧。
但比起從前的放任自流,此舉對商人而言無疑是道束縛,更是徹底斷瞭他們從中牟取暴利的可能。
可鐘離婉要的就是這般結果。
此政令就是為瞭保障百姓,讓他們在豐收之時放膽賣糧,積累傢財,換取更多所需;遇災之時,各地糧倉又不至空空蕩蕩,無力救災,或遇黑心商人,囤積居奇,哄擡糧價,使民不聊生。
鑒於此政令影響的隻是衆世傢都瞧不上眼的商人,是以鐘離婉下達此政令的時候,隻得到瞭朝野的一致稱道叫好,並未遭遇阻力。
而那些被幾乎斷瞭財路的糧商,的確十分不滿,私下裡污言穢語不絕,可士農工商中,他們地位本就是末流,又怎敢與鐘離婉這一國之君明目張膽地對上?
隻能自認倒黴。
要麼老實本分地做買賣,要麼另謀生路。
普通莊戶卻對此令感恩戴德,口中直呼萬歲,也有不少人傢送糧給朝廷,換得銀錢時,在縣衙門口,沖皇城方向磕頭謝恩。
鐘離婉在民間的聲望,又漲瞭一波。
……
順寧三年末,大年三十的前一晚,第一批用各種原材料造成的紙張,被一張張地鋪在宣政殿中,用青瓦石做好的光滑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