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文之下,她也隻看重湯法這樣品德高尚,忠肝義膽的純臣。
對朝堂上極大部分除瞭會見風使舵,沒有任何治國良策,為人也不見得多忠心可靠的朝臣,總是不自覺地多瞭一份輕視。
時時刻刻想的都是自身強大以後,如何找來更多更好的良才,將其替換,而非拉攏。
所以定下國策後,隻要湯法首肯,她便毫不猶豫地推行,根本不在乎朝堂上大多數百官的看法。
反正,她是君,湯法出身世傢,又德高望重,是文官之首,兩向聯手,便足夠壓制他們。
他們便是不滿,也不敢多說什麼。
隻有個別特殊的人才,才值得她遞出橄欖枝。
譬如,戶部尚書薑尚等人。
在周文提點之前,她從未覺得這樣想,這般做有什麼不對。
湯法也沒覺出不對勁,因為一開始女帝向他承諾的,便是隻重用有真才實學之人,而不是說,要一並收服那些隻憑祖輩餘蔭,踏入朝堂,終日隻會結黨營私之輩。
但或許他們都錯瞭。
再如何無才,字總是識的吧?文章總是能寫的吧?能聽話做事不就行瞭?
朝廷每年發放這麼多俸銀養著他們,又給瞭那樣多的榮光,總要物盡其用的。
“朕明日就與湯老商議,看如何著手。”
又說瞭會兒話,鐘離婉見他們神色難掩憔悴,便讓他們先回傢中休息。
“蕭老爺子的住處,是原先蕭傢人留下的宅子,既然是族親贈予,朕也沒好意思多加幹預。至於給兄長的宅子,還是當初那間。朕記得裡頭許多地方,都是兄長當年親自改造的,所以讓人特意買瞭回來。希望兄長能夠喜歡。”
周文微不可見地一頓,才行禮道:“多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