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页

時逢君上前,將匾額上的綢佈揭開。

“鄙人時逢君,蒙安知縣器重,落成書院,暫任奉山書院院長一職。”

他朝安蘊秀那兒看瞭一眼,見她帶笑頷首,這才回頭繼續道:“國朝慕賢,始創科舉。奉山縣過往因種種事由罷設許久,但我知道,依舊有人不辭辛苦前往周邊縣城求學,依舊有人傢中珍藏著書卷,期望將來能走上這條路。”

底下曾有求學經歷的人神色戚戚,隻識瞭些字的小童們則是雙眼茫然,懵懵懂懂地聽著。

“如今安知縣重設書院,惟願孩童識字明理,才俊博通經集,不辜負一方人傑。自今日起,奉山書院落成,不收束脩分毫,求學諸位隻需顧及自己衣食即可。我等必全力相助,即便奉山路遠,也要通瞭這條通天途。”

自帶糧食這事是安蘊秀跟時逢君商量後決定的,想調動積極性自然是包吃包住更好,可今年尚未到收成時節,商稅也有限,縣衙積蓄單薄,暫時也隻能顧住這些。

“暫且這樣吧。”

猶記得時逢君這般勸道:“一步到位的事畢竟是少數,你也別把自己逼得太緊瞭。不收束脩已經減輕瞭很多壓力,你放的太寬,無心求學的人來瞭也是負擔,等縣政寬裕些再補給也不遲。”

他說得沒錯,在宣佈奉山書院的規則之後,有人遲疑,同樣也有學子激動地問是不是真的。時逢君就衆人的問題耐心解釋著,思及此前聲譽大於效用那套理論,言談間有意提起今天的考試就是科舉的第一步,衆人已經半隻腳踏上這條康莊大道瞭。

安蘊秀看瞭一會兒,心情不錯,愉悅地勾起瞭唇角。

有個可靠的左右手真是太棒瞭!

看今日這情形,書院的事沒跑瞭。隻待將這次小測的試卷批閱一下,再搞個頒獎表揚什麼的,到時候生源估計要再漲一截,書院這事就算定下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