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

他咂摸瞭一下嘴:“好小子!給你爹長臉瞭!”

安蘊秀看著眼前景象,甚覺滿意。轉變觀念要循序漸進,至少現在,她已經聽到瞭衆人“大人說話你得仔細點聽”、“大人方才教的三個字你記住瞭麼”諸如此類的交代。

很好,看來自己可以回去準備“奉山書院”的牌匾瞭。

逢君

安蘊秀開年計劃做得詳細,沒有方向頭緒的衆人按著她的規劃,該種田種田,該經商經商。眼下修石子路這事也能自主運行瞭,她便逐漸從這些具體事務中抽身,轉而開始統籌照看。

與此同時,“奉山書院”的匾額也已制好。

先前鋪墊做得足,這次一放出風聲,附近的小孩們幾乎全到瞭,迫不及待要聽新故事。安蘊秀拿瞭一本書放在正前方的房梁上,輕松拿捏一衆眼巴巴的小孩。

“我平日裡忙,不能一直講故事,你們要是想聽,可以自己從書上讀故事。”

“這本書,可是我聽過最有趣的故事瞭!”她一句三嘆誇張地道,“要讀這個故事,得先認一百個字。這樣吧,誰先學會瞭一百個字,我就把這本書送給誰。”

縣裡的一所書院效用難以覆蓋所有村鎮,更重要的是,孩子們自己也沒有主動求知的意識。安蘊秀隻得繼續用故事來吊胃口,待他們認些字通些道理才好繼續。

奉山縣有六個鄉鎮,三十多個村子,七千人口,適齡兒童約莫有五百。縱然自己前期做瞭許久準備工作,可與現實比起來仍是遠遠不夠。七八歲的孩子已經能幹不少活兒,即便賺不瞭銀兩,也能幫襯傢裡,因此比起虛無縹緲的讀書求學出人頭地,不少人傢還是希望得些切實的好處。

安蘊秀自知教育之事任重道遠,目前還是在轉變觀念的階段,故而在安排上考究父母心理,辦學不收銀兩,且每日隻需來兩個時辰,課程也多以生動有趣的故事為主。這樣孩子們喜歡,做父母的便也由著他們去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