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後,夏檸目露贊賞,“這想法不錯!我贊成,我也覺得可行,要不你在村裡找幾個老手藝人試試看,這土窯可不止能燒炭,用處還不少呢,建瞭也不會浪費的。”

要不是對方提及,她都還沒想到建土窯的法子呢,真的是要用腦子的時候偏偏想不起來。

“還可以建個磚窯,燒磚建房子,建廠什麼都可以。”

被宋少欽這麼一提及,她這腦子忽然轉過彎來,瞬間想到瞭青磚瓦片,雖然在21世紀這兩樣相對用的比較少瞭,但在落後的古代適用性還是很廣的。

宋少欽頓時興致高漲,“不錯!這個完全可以試試看,我之前好像刷視頻的時候看到過,具體的我們回去查查資料。”

如今的他已經不是以前那個初入21世紀的無知小白瞭,而是非常懂得利用百度搜索,跟著視頻學技能的‘老油條’宋少欽瞭。

說起這方面的話題,夏檸不禁說道,“我們想建造的東西實在太多瞭,可就是太缺人才瞭,真的是哪方面都缺工匠人,我覺得咱們村都可以組建及打造一支全面性的施工隊瞭。

比如有專門的木匠、泥水工、磚瓦匠、塗料工等等,這樣一來大傢各司其職、分工又明確,就能更加省事有效率,以後再爭取搞個電工出來,那就更牛逼瞭。”

如今的建房隊伍雖然很能幹,但並沒有獨立完工,也沒有明確的分配工種,全是根據小組長當日的安排來做事,完全是聽著指揮照做的那種,還不具備專業工匠的能力。

宋少欽神色明亮,“這想法好,可以跟吳興說一說,他帶瞭這麼久的隊伍瞭,村裡誰的手藝更巧更有天賦,他應該最為清楚,等村裡的房子建完後,倒是可以讓他挑一些人出來,註重的指導培養一下。”

“要不這樣吧,我們找一些涉及各方面的專業技能書,讓大傢多學習下,然後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合適的工種,那咱們村往後就不用擔心人才問題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