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页

这是一项完全不可能达成的事情, 更别提一年之内。

安厌敢自立军令状请令可以当做是年轻人心高气傲, 脑子拎不清热血上头,可偏偏默惊棠敢信安厌, 当真赐下使臣符节让安厌出使去了。

衆人本不看好这一切, 将这当成一个笑话,甚至是感叹:英明神武的陛下竟然也会做出这样种事来,相信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孩儿, 也算是另类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可惜这次要吃一个教训。

更有甚者深思:陛下是否是深谋远虑,顾及到陇川安氏的面子才随口答应,让安厌去试一试做个样子的。

毕竟安厌游说诸国,除了陛下的信任, 什麽都没要。

他不带一兵一卒, 不要一金一银。只持使节符令。唯一可用的只有本就拥有的陇川安氏家主身份, 不至于因为要和谈的条件太过于离谱,直接在别国被斩了。

——但现实往往让人惊讶。

安厌做到了。

没人知道他是怎麽做到的, 没人知道他怎样让那些国君放弃利益,放弃本该在手的优势, 全部奉楚国为宗主国,成为楚国的附庸。

百官只知道一切都如安厌离开时保证的那样, 一年之内,与楚国周边的诸国签订互不侵犯的条例。

百姓也知道,他们即将因为安厌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

再也不会有战乱了,再也不用担心哪天就死于非命,再也不用遭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

这样下去,作为楚国百姓,他们只需要足够勤劳,就能够吃饱穿暖,将日子越过越好。

每个楚国人出门都昂首挺胸,遇到他国人士,头都能骄傲自豪地擡得更高。因为他们有英明神武、爱民如子的陛下,还有能力出衆、天纵之才的安厌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