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尊放心。”李县令眼里阴森闪过,低低道:“年关时节,非为作歹的匪徒又出来作案。这条官道恰是商人前往榷场的必经之路,抓歹徒,护着商人太平,便是尊着朝廷的旨意,让榷场重归繁荣,是下官理应之责。”
陶知府耷拉着眼皮,片刻后道:“给张将军修书,这份功劳送给他。”
雍州军军功赫赫,临近的陕州军一无所成。张达善年岁渐高,在军中留不了几年,削尖脑袋想捞功劳,调回兵部或枢密院做京官。虽比不过地方军手掌实权,前程却保住了。
“剿匪”他做得驾轻就熟,这份功劳他肯定乐意至极。
李县令眼睛一亮,擡手道:“还是得靠府尊,下官与府尊相比,便是那污泥与美玉。”
陶知府擡手点了点李县令,一脸无奈责备了李县令一句,再谦虚一二,心里却很是受用。
李县令岂能不知陶知府的心思,诚惶诚恐应下,两人再商议了几句,一道前去找陈弩高樟。
陈弩与高樟住在相邻的两间上房,驿馆破旧,虽是上房,高樟还是住得满肚皮的火。外面天气寒冷,他们还未痊愈,不宜折腾,高樟只能忍怒屈居于此。
忍无可忍,高樟来到陈弩的屋子,找他说话诉苦。
“无能昏庸之辈,这般久了,还未将歹人缉拿归案。”
高樟骂完陶知府李县令,见陈弩靠在炕头一声不吭,不禁急了:“陈侍郎,你从头到尾都不吱声,你我同遭大难屈辱,莫非你打算不追究了?”
陈弩掀了掀眼皮,最终唏嘘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