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人口口中“卖香菇包那家包子铺”正式有了名字——依江春!
红布扯下,门口一堆竹子烧得噼里啪啦爆响,因今天开业酬宾,包子比平常降价一半,许多人都排着队过来买,包子铺被围得水洩不通。
忙过了早上,还不到中午的时候,人流量渐少,谢寒梅围着围裙、包着头发,正在招呼零星一两个客人。一个穿着书生服的少年走了过来,期期艾艾唤道:“梅子~”
第120章 好女人至少要拥有三段婚姻7
谢寒梅刚开始还没注意,后来和她站在一起招呼客人的朵儿姐示意,谢寒梅才看见那熟悉的身影——朱令。
两人视线一对上,朱令招手,示意谢寒梅过来。
谢寒梅又岂会理他,继续招呼客人。
这个点还来买包子的,都不是街坊邻里,也无人认识朱令。见他招手,还非常热心的劝道:“那小公子是不是想买包子,又抹不开面子和年轻姑娘搭话,哎呀呀,莫不如我帮他问问。”
“开门做生意,哪有那麽多讲究,多谢您好心,来再给添一个酸菜包,常来啊。”谢寒梅眼疾手快又往荷叶里加了个包子,赶紧把人送走。
等过了正午,包子卖完,一直等在不远处的朱令,见无人了,才走来,期期艾艾道:“梅子……”
事到如今,也没有矫情的必要,谢寒梅横他一眼,摘下围裙摔在竈台上,大踏步走过来,与他擦身而过:“跟上!”
谢寒没一马当先,绕到包子铺的后面。包子铺之所以叫依江春,正因它临江而建,背后就是杨柳河。而杨柳河之所以叫杨柳河,因它河道曲折幽深,宛若杨柳随风摇曳,更因它河岸边中满了杨柳树。
此时,正是春末夏初,杨林新发枝条细细密密垂下,把杨柳河中泛舟游湖的彩船画舫全数遮挡,偶尔传出隐约丝竹之声,令岸边二楼的客人更觉意趣。
但是,在依江春的这边,是不会有船停留的,更不会有人绕到后厨出口的腌臜地方,正适合谈事情。
朱令也是土生土长,自然知道这边地形,见只有两人了,结结巴巴开口道歉:“梅子,是我对不住你。”
“嗯。”谢寒梅应了一声。
“我……其实,我也不想的。你不知道,成都府有多少青年才俊,想要从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刚开始,我只是请教学政学问,哪知学政看重的却是我的婚事。梅子,你知道的,我只是个学子,老师想招我为东床,我岂有推拒之理。我若拒了,日后如何在府学立足。”
“嗯。”
“梅子,我们两家知根知底,我对你满是愧疚。你想要什麽,你只管提,只要开金口,只要我有。”朱令一脸诚恳地望着谢寒梅,只盼她能说点儿什麽。
“就这些?这些你娘退婚的时候都说过了。行了,我听了,知道了,回吧。”谢寒梅一脸嫌弃,还以为他能说出什麽新鲜话儿来!
朱令一把拉住人,在谢寒梅的冷眼中,又讪讪放下,后退两步,表示自己绝无冒犯之心。
哼哼!算他识相,朱令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经常上山进香、下田采茶的谢寒梅,一个打他三个。
“梅子,若是你肯原谅我,能不能把我写给父母尊亲的信还给我。”朱令红着脸哀求,“我们相识一场,你习字还是我教的,岂能不知你偷换了信件。你放心,这事儿我谁都不说,不会让父亲母亲知晓的。”
“知晓了也没事,那本来就是预备用来威胁你的。”
朱令一脸震惊,又结巴起来,“你怎麽能,你怎麽能……”
“朱令?你是真傻还是装傻?都什麽时候了,还说这些屁话。我扣着你亲手写的退婚信,防着你家反咬一口;你娘藏了我之前送的绣品,準备随时污我清白,你爹已经和全县城的茶庄打过招呼,不许收我家的茶叶,事情到了这份上,已经撕破脸了,你自己还没演完十八相送呢!”
朱令被怼得满面通红,被撕扯下来脸皮,也有话直说:“你把信还给我,你一个弱女子,就算拿着信,又有谁肯信你呢?”
“被我拿住把柄的人会信!”谢寒梅毫不畏惧:“我可不是戏台上演的娇滴滴的闺阁小姐,有的是力气和手段。你家要是不做人,我立刻搭船去成都府?我就不信了,哪个学政敢不要名声?你在府学一天,我敲锣打鼓带着人去闹一天,你让我不痛快,我把你脸撕下来!”
朱令痛心疾首,“你居然是这种人,果然露出了真面目。就是如此不行善积德,才只有你一个独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