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爹有什麽办法,没有让她一个未婚姑娘单独出面的,也只能跟着去了。
这时候,当家人还没下衙呢。李娘子接了表礼,客客气气请他们在正堂坐了,叙过寒温,又客客气气把人送出来。
等丈夫回家的时候吧谢家父女的名儿一报,李吏员也笑了:“是个懂事儿的。”
李娘子听了丈夫讲述原委,点头称赞:“是懂事,送这些好东西,还以为要求什麽呢。原来是事后谢礼,这都谢两回了,不愧是姓谢的,礼数就是周到。”
还有更周到的呢!谢寒梅回去之后,每日都往李吏员家里送十个包子个,四种口味都有。李吏员家里就老两口带着一个寡居女儿和两个孙辈居住,儿子儿媳都在外县呢。有了谢寒梅送的包子,他家早上再不用做饭了。
李娘子却不过这热情小意,只能受了,客气一句让谢寒梅以后叫“姥姥”就是。从此以后,谢寒梅在街上碰到李吏员,一口一个“姥爷”,不知道还以为谢寒梅是亲孙女呢。
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话说谢老爹出了李家门,就急忙问起今天的不解之处。
“你在董家作什麽怪?怎麽不用早就写好的契书?莫不是里头有什麽门道?”
“早就听说董秀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倒不怕他家突然有钱不想卖了,我是怕等他日后考上举人,突然觉得这是家里祖産要收回来。有了他亲笔写的契书,日后拉扯起来,也有话说。”
谢老爹难以置信,“过了衙门的红契,还能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