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页

包子卖了五笼,谢老爹才起床收拾好。谢寒梅拿了个食盒,自家四种包子,一样捡了四个,装在食盒里,提着往这条街最里头的董家走去。

董家只有董秀才和寡母董大娘居住,听到敲门声,董大娘在里屋应了一声,“可是谢小娘?”

谢寒梅应声;“大娘,是我嘞。”

没让人等,董大娘飞快过来开门,谢寒梅又介绍谢老爹,三人你推我让做足了礼数,才在正堂落座。

“我家铺子那是先夫留下的産业,若不是为了我儿科考,是再也舍不得卖的。旁人家有出二十两的,我都没舍得买,就是要卖给你们这等知根知底的人家。”董大娘落座之后,就说起了自家卖亏了,“去年隔壁,那还不是当路口呢,和我家一样的院子,那可是买了十九两,我只收你们十八两,实在是……”

“实在是大娘疼我。”谢寒梅笑眯眯的接口:“您现在还计较一两半贯的,等到明年做了举人娘亲,多少人捧着十贯百贯来求呢,听说还有要把田産依附在名下的,到时候,我还要请大娘去我包子铺上坐一坐。客人们只听说文曲星娘亲也吃我家的包子,肯定带火生意。”

董大娘被捧的舒服,也忍不住笑出声:“借你吉言,不是我吹牛,孩儿功课是真好,得了先生许多夸赞,和他说要是下场好好发挥,定能高中。”

谢寒梅含笑听着,等董大娘说够了儿子的聪慧和肉眼可见的好前程,才笑眯眯问道:“卖铺子这事儿,秀才公知道否?如今秀才公眼看金榜题名,家里産业也该打理起来才是。”

屋里传来轻咳,董大娘立刻重重动了食盒,想以此掩盖声音,笑道;“他专心读圣贤书就是,这些小事,就不用他操心啦。”

“那契书怎麽办?总要秀才公帮忙起草的啊。”谢寒梅蹙眉,“我也没请人写契书,想着秀才公家里总不缺笔墨,就没花这个冤枉钱。”

“啊这……”董娘子有些为难,“你现在去请写字的先生……”

“现在去请写字先生来不及啦~人家现在还没出摊,等我写好了过来,日头都高悬了。我家之前相熟的班头,今天也是要跟着大人出门办差的,这错过了,又是一桩事情。唉,唉,今日出门的时候,明明看过黄历,怎得这般不顺。大娘,之前说好今天办红契,我家出过户的钱,若是今儿办不了……”

“我听动静我儿起来了,我去看看。”董大娘见势不对,立刻就溜。就到里屋悉悉索索一阵,耽搁了好一阵子,又有压低声音的说话声传来,谢家父女只做不知。

不一会儿,董大娘拿出契书来,强辩道:“看我,之前就想着了,早就请懂行的先生把契书写好了,瞧我这记性。”

谢寒梅接过一看,纸上墨迹还未干透,看到最后一行写清楚了“银货两讫,再不相干”。谢寒梅吹干字迹,请董大娘和他爹按了指印,这才请董大娘一起去衙门。

谢寒梅吹气的动作,看得董大娘一阵脸红,知道自己的托词没瞒过去。

第118章 好女人至少要拥有三段婚姻5

“两位且等等,老婆子换身衣裳,马上就来。”董大娘尴尬得整了整衣摆,準备收拾好了和他们一起去衙门过户。

“不急,不急,大娘还没吃早饭吧?吃了再去,我从家里带了几个包子过来,不是啥贵重东西,我的一片心意,还请大娘不要嫌弃。”谢寒梅又把食盒往里推了推。

“客气了,客气了,我早吃过了,收拾收拾就能走。”董大娘拎着食盒进里间,示意自己要收拾的就是这些杂事。

包子铺的山珍玉笼包可是灌县都有名,谁家吃山珍不是珍而重之拿鸡鸭鱼肉去配,结果包子铺居然暴殄天物,剁碎了做包子。摇头叹息的人也要去买两个尝尝,毕竟不是谁都能吃上鲜香美味的山珍包。

谢老爹见人走了,悄悄指了指谢寒梅斜跨在身上的布包,里面有他们早就写好的契书,怎麽不拿出来?

谢寒梅竖起食指,做了个禁声的手势。在人家家里,谢老爹也不好说什麽,只瞪她一眼,示意她不要作怪。

不一会儿,董大娘换了一件外袍,头上插了两支银簪,打扮得更庄重一些出来了。

谢寒梅又问了一句:“董秀才不一道去吗?”

“他小孩子家家哪懂这些,安心读书就是。”董大娘自豪一笑,“老婆子还能操持呢。”

谢寒梅钦佩赞道:“大娘能干,我且跟着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