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

听到皇后改了自称,皇帝就知道她实在认真谏言,皇帝挑眉:“皇后就这麽信这小丫头?”

“惠妃可是能和陛下打平手的啊。”皇后直言。

皇帝拒不承认:“胡言~明明是朕手下留情。”

皇后笑而不语,那日比武,有眼睛的都能看见,皇帝并没有真的赢过惠妃。惠妃倒退那几步,不过是中场停顿,可朝臣们多聪明啊,不在皇帝占上风的时候赶紧把结果定死,难道真让一个黄毛丫头赢皇帝吗?

惠妃也是机灵,知道自己能伤臣子,能赢皇子,却不能赢皇帝,顺着台阶就下来了。皇后最喜欢的,是顺义侯世子说送妹妹入宫的时候,人人都察言观色看皇帝的脸色,只有惠妃在观察自己。这就是尊重。

皇后自己一人就为皇帝诞下四儿三女,别说一个惠妃,就是满宫人加起来,也不能动摇皇后的地位。只是皇后对宫妃不分场合的吃醋,也是头疼的。此处点名德妃。德妃乃是忠武王之妹,老忠武王陪着太祖打天下,功勋卓着,现任忠武王从东宫时就为陛下保驾护航,立下无数战功。所以,德妃才能入东宫就是良娣。

可是,德妃这个人啊,当真一言难尽。这样的家世、这样的资历,如今还只是德妃,可见她的为人处世有多糟糕。这些年,她没有诞育子嗣,就拢了自己宫里一个宫女,生下了老五。宫女怀孕的时候,那草木皆兵的阵仗,生怕自己害了皇子。等孩子生下来,又不理会生母,只把老五捏在手里。

蠢得皇后不知如何评价,皇子皇女皆由她所出,难道是她有意控制吗?能控制的,只有陛下。陛下给德妃一个孩子,她却不知进退。皇后只能给老五的生母封了美人,让她名正言顺住在德妃宫里。

因为她的不合时宜,皇帝都没有按照之前的计划,把孩子记在德妃名下。听闻前朝,忠武王因此向陛下请罪几次,直言自己没有教好妹妹。

和德妃比起来,惠妃就让人愉悦了。不管心里怎麽样,为人处世,让人如沐春风、不设防备。

第82章 和亲中原的公主13

此次北伐,皇帝为主帅,昌国公为左路军元帅,二皇子作为女婿,跟着老岳丈去战场历练。辅国公为右路军元帅,兀良哈部大军就在辅国公麾下。还有一部精锐部队,由向导和最勇猛的壮士组成,作为先锋营,直接归属皇帝统辖。

是的,在此次出征中,并没有珊瑚珠的姓名。

珊瑚珠没有被委任官职品级,只是在中军帅帐照顾皇帝。

珊瑚珠也不气馁,都上了战场,还怕没机会吗?

北伐大军五月出征,到了草原已经七月。草原路途难辨,对北伐军而言,最大的困难是找到正确路。君不闻“李广难封”,识途真的是茫茫草原上最重要的技能。

“谁能找到达延汗的蹤迹?”皇帝端坐主位,问诸位将军。

与达延汗部的交战初期顺利,但他们一触即走,再也找不到蹤迹。皇帝已经前后派出了十一路斥候,三次先锋军,都没有找到达延汗主力部队的蹤影。

帅帐中一片沉默,在座诸人谁不是战功赫赫,可是中原的攻城略地和草原的战争,很不一样。达延汗终究是这片土地的主人,现在天气越来越冷,早上起床,士兵都不敢握枪杆,听闻再过一月,手握在枪杆上,打完仗之后,手和枪杆直接黏在一起,放下兵器连带扯下皮肉来。

各种方案都试过了,就是找不到。

草原人也很狡猾的,打不过就跑。达延汗和皇帝的北伐军接战几次,发现不能力敌,立刻拆了王庭,带领部族迁移。茫茫草原,即便有兀良哈部的帮助,北伐军也很难找到王庭蹤迹。

珊瑚珠此时穿着轻甲,站在皇帝右边,双眼亮晶晶的看着皇帝。皇帝沉吟良久,才问,“孛儿只斤氏,你有话说?”

帖木儿条件反射想要答话,擡头才发现皇帝看的不是他,而是他妹妹。

“陛下,我能找到达延汗。请陛下给我一千人,让我做先锋,为陛下开路。”珊瑚珠出列抱拳请战。

皇帝问:“你做你哥哥的副手,一同出发,如何?”

珊瑚珠摇头,“一条蛇只能有一个头,若是有两个人做主,总是要商议探讨,战机转瞬即逝。有时,我也不能讲明白道理,只是感觉,觉得他就在那里,我的感觉,从为错过。”

皇帝也是上过战场的,知道有人天生就为战场而生,有时这样的直觉,甚至比刻苦训练出的战法都有用。可是……皇帝还是拿不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