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

“知道,知道,明朝那个杀了国舅的宫女朱晴嘛,我看过网上的八卦号。”有个游客笑答。“最近有个电视剧,那谁演的,穿越成张皇后收服朱晴,和弘治帝谈恋爱的那个。”

导游假装没听见后半句,笑道:“这位小姐姐说得对,但只对了一半,祝姑庙的确供奉了朱晴,但不止供奉了她。祝姑庙一共有十九尊供奉的神像,朱晴被供奉在主殿,左右侧殿各供奉了九尊神像。有没有宝宝知道,侧殿供奉的是什麽人?”

“啊,没有宝宝知道,那今天的导游票花得值啊!”导游玩笑道:“不过我要卖个关子,先说主殿的朱晴。”

“据史料记载,朱晴是明朝京郊人士,史书上说她‘贫户之女’,原生家庭很不富裕,因此才把她卖进宫廷做宫女。不过,朱晴很聪明,在宫廷这个职场奋斗得很成功,识文断字,能作为女官辅佐皇后。大家别小瞧识字这个技能,在明朝百分之九十人是文盲,女人百分之九十九是文盲的时代,她的学问已经站在了金字塔尖上。最早有她记载的时候,是成化二十三年,也就是成化帝在位的最后一年,她被提拔为女官。后来记叙中,有她‘为太皇太后超拔’的说法,大约她还给成化帝之母周太后做过侍女。”

“至于后来她怎麽去了张皇后身边,就不得而知了。对,就是那个被她手刃的两个张国舅的姐姐,张皇后。”

“成化皇帝之后是弘治帝,弘治帝独宠张皇后,对外戚张家非常优容,经常给他们超过身份该有的待遇,放任他们欺辱百姓,惹得朝臣很不满意。朱晴手刃国舅,得到了社会舆论的普遍赞扬。这个可以从明代很多文人笔记上看到,比如谢迁的《归田稿》中,有歌颂朱晴敢于反抗的七言律诗,庙里的碑林上有篆刻。还有杨廷和的《杨石头斋集》中也提到这段故事称赞她‘千古奇女子’。”

“这些都是文人士大夫从自己的角度歌颂一个敢于反抗权威的女性,而百姓对朱晴的赞誉,就在这座祝姑庙上。由于‘朱’是当时的国姓,不能以此来立庙纪念,又因为宫中女官多被称为姑姑,所以最早供奉纪念朱晴的地方,被称为祝姑庙。”

“据说朱晴生得十分漂亮,又在张皇后身边做女官,德才兼备,两位张国舅见色起意,想要玷污朱晴。朱晴想到张国舅素日恶劣行径,又担忧自身安危,在张国舅想要对她施暴的时候,趁机反杀,还用大明律引经据典为自己辩解。这段故事在京剧着名选段《杀国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感兴趣的宝宝回去可以搜来看一看。”

“之所以把祝姑庙作为这次三天两夜游的最后一站,是因为最近一次考古发现,祝姑的功绩不仅仅在于手刃了两个欺压百姓的恶国舅,而是在于朱晴手刃国舅的真正原因。我们导游有时候讲起来,说朱晴是为了百姓才杀国舅,也会觉得有些牵强附会,觉得她是保护自身安危更主要。可若只是保护自己,那百姓为什麽那样崇敬她?或者说,直接崇敬她不畏强权就好了,为什麽要化名‘祝姑’为她立庙,祈祷她在未知世界过得更好?”

“前年,祝姑庙后山遭遇泥石流,险些沖毁了这座明代古建,却也意外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经过两年的修複考证,专家终于能够确认,这是明代一位夫妻的合葬墓。墓主人的身份是朱晴的姐姐、姐夫。哈哈,很意外吧。在他们墓中的石碑上,我们找到了朱晴被立庙传颂的更深刻原因。”

“当年国舅不是想要对朱晴施暴,而是已经对坤宁宫中一个叫韩翠儿的女官施暴,还杀死了她。这是朱晴非常好的朋友,情同姐妹,朱晴为了姐妹报仇,才义愤杀死张国舅。这不是传说中为了百姓之类空洞的言辞,而是girl help girl的故事。同时,在墓主人的自述中,他们也是帮手之一。按照朱晴留下的计策,他们用相思子毒杀了助纣为虐的张皇后。也就是说,朱晴一个人达成了手刃皇后与国舅的成就。”

“墓主人一个叫李赛儿,另一个只知道是朱氏,男主人是太监、女主人是宫女,他们的故事也非常有趣,感情去的宝宝可以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察看,这里我就不多讲了。墓主人虽然不后悔自己的行为,但也摆脱不了思想包袱,怕自己死后会被皇家贵气所反噬,不能转世投胎,所以把墓穴藏在祝姑庙的背后。希望能借助祝姑庙的香火,为自己的来世积累福得。那麽,祝姑庙是他们立的吗?”

“不是!祝姑庙是从宫中传出的。有了朱晴的壮举,宫里的贵人不敢再肆意践踏宫人的性命,朱晴成为宫人的精神寄托。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祭祀,这才化名祝姑,佩戴荷花形状的配饰,以保佑自身,逐渐形成风气,从宫中传到民间,这也是祝姑庙多有莲花形状物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