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页

老教授带了一个四十上下的中年人,说这人以前是做乐器买卖的,经他手的小提琴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中年人拿着晾干的小提琴,敲了敲盖板,又按了按琴弦,点头道:“木材和琴弦都是上好的材料,看制作手法,估计得有一百年历史,可惜泡水了……哎,这里是什麽?我看看……”

衆人都被他吸引了视线。

那人拿着放大镜看了几眼,“哎呀!这像是帕格尼尼的签名!”

“啥泥?”周三喜茫然问道。

她只听说过黑泥,黄泥,红泥,帕格尼是什麽泥?

老教授惊呆了,一把抢过琴,拿着放大镜对着角落里被水泡的有些模糊的字看,越看越心惊,“还真是像他的签名……小伙子,这琴你哪来的?”

钟麓推了推眼镜,“我祖父留过洋,从国外带过来的,传给了我父亲,我父亲又给了我。至于我祖父是从哪里得到的琴,我不清楚。”

老教授啧啧嘴,抚摸着擦拭干净的小提琴,有点遗憾的说道:“帕格尼尼那个年代的人不会在别人的琴上签自己的名,这签名要是真的,这把琴很可能是帕格尼尼用过的琴,那它的价值就不能用普通小提琴的价值衡量了。”

“古董琴吗?”焦向华问道。

老教授摇摇头,郑重说道:“不止是古董琴,这是大师的琴。”

名人效应赋予了这把琴更多的意义和价值,要是在国外,这把琴应该被珍而重之的收藏起来。但他看得出来,钟麓经常使用这把琴,也不算埋没了琴的价值。

李芳草说道:“您给估个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