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他的老朋友胡守隽,也经常赠一些国际上研究犯罪心理学最新成果的着作给他看。他看得津津有味,并理论联系实际,据此破获了不少案件。其中有一条重要理论,“兇手会重返案发现场,回味自己的作案过程,或者到死者的葬礼上来,欣赏自己的犯罪成果,尤其在看到警察对案件束手无策时,会获得心理上的莫大的成就感”。
这条理论,为他节约了不少办案时间。
两天前,他将那一铁盒子胶卷丢给唐家明,信誓坦坦地说,“兇手,一定就在这些人之中。”
唐家明参与到“万家大少离奇暴毙”案中,是为了早日找到兇手,找出真相,疗愈索澜迪的心病,扫去她心中阴霾,也是为了累积经验,为《人之初》的剧本创作,做好充分準备。
离开了天幕的宋川驰,正在筹拍他的第四部电影《人之初》。
第一部《盲婚哑嫁》让他得到了电影界的认可,是他在这个圈子里的立足之作;第二部《海女》让他投入了全副身家,上映后,文艺界评价颇高,但票房上表现平平,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只能说不赔不赚;第三部《沪上假日》是应商老板之邀,第一次拍摄既成的剧本,是他入行以来,获得投资最大,受益也最丰厚的一部电影。他的声望,随着《沪上假日》的热映,水涨船高。但他心里是不敢贪功的。《沪上假日》的成功,更多依赖于这个故事的新鲜有趣,他只是照着剧本来拍,拍摄手法,跟以往没什麽不同,而他本身,并不擅长这类都市色彩浓厚的浪漫爱情片。
声名鹊起后的第四部电影,他还是想回归社会伦理题材。
这是他的专长,也是他的爱好——
拍完了喜剧拍苦情剧,拍完了苦情剧,又想拍一部人伦惨剧。
《人之初》的剧本,他连改了几稿,都觉的不满意。
尤其对比了《沪上假日》的剧本,他想,唐家明实在是一个比他出色很多的编剧,或许,自己更适合做一个专职的导演。
于是,他找上了唐家明,真诚地发出了请他担任《人之初》编剧的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