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会在路途上挂掉的曹德,又催着老父亲去给他那未曾谋面的大佬哥哥多写几封书信,务必要多派些人马来接应。
虽不懂小儿子的担忧,但曹嵩也觉得言之有理,他这番过去投奔大儿子,可是要带上全部家当,如今堵在外头的流兵就已经有那麽多,谁知道半路还会不会遇上旁的人。
曹太公如今也看清了形势,原本他害怕被长子牵连,特地逃到此处避难,但他曾经位列三公,祖上又世代官宦,家中积攒下来的钱财引人觊觎,如今这世道多的是亡命之徒,手中有兵才能保全自己。
不过曹嵩突然态度改变,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前些日子接到飞鸽传书,得知曹操如今已经入主兖州。
过了几日,兖州曹营便连着收到三封来自琅琊的书信,其中两封是曹太公所写,一份则是曹德所写。
曹德想起先前自己还跟曹仁要买粮钱,大意了啊,早知他哥是曹操,那肯定是白给啊,就是双标得这麽理直气壮。
不知未曾谋面的大佬亲哥脾气如何,万一是个小心眼的记恨他可怎麽办,曹德觉得抱大腿要识时务,所以很有必要写信表明下态度,与老爹不同,他曹德可是非常看好亲哥的前途与未来。
而远在兖州的曹操收到来自琅琊的家信后,沉吟片许,才缓缓打开。
他自幼便与父亲观念不和,不喜读书,性子又豪放不羁,年少时曾闯下不少的祸,惹得父亲暴跳如雷。
而等到初入朝堂为官,便入了洛阳为北部尉,洛阳为皇城,皇亲贵戚云集,各个来头都很大,偏生他一到任就严申禁令、明肃法纪,甚至还处死了当时灵帝宠幸的宦官赛硕叔父,得罪了一帮权贵,惹得他父亲暴跳如雷。
之后张角等人起事,董卓弄权,天下大乱,曹操就去了陈留起兵,可老父亲却早早地带着家眷搬走,显然是不想与他有牵连。
这些年曹操曾多次写信与父亲,一方面是为了钱财,另一方面也是想得知父亲是否安好,只是曹太公对他一向不假辞色,甚至是多番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