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页

百姓们刚历经灾民暴动,如今已经十分有自保意识,无论外面怎麽闹,他们都不敢在风口上出门打听。是以直到金乌东升,这才发现城中比以往安静了许多。

有那消息灵通之人,通过衙门跑腿小吏透露出来的一点信息,勉强拼凑出了事情的一角——

据说昨夜京城来了大官,一个照面就抓了去迎接的知府大人等一干官员,好几家直接被抄了,如今衙门上下有一般人被投入了大牢。

而现在街上能看到的那些军爷,都是那位大官带来的。

小民不知道上层的斗争,只知新来的军爷们比以前的某些衙役们好多了,不仅不会欺淩弱小,还会帮着管理治安。至于衙门里的官员们,真正底层的百姓正为他们被抓之事窃喜。

不过这点喜悦是不能宣之于衆的,都说官官相护,谁知道老爷们会不会下一刻就走出牢房,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呢?

然而百姓们没想到的是,老爷们并没有能走出牢房,不仅如此,衙门还贴出了告示,用以宣告知府等一干官员们的罪行。而告示的最后则告诉大家,若是有冤要伸,如今是最合适的时候。

为了让百姓们都能明白告示里写的是什麽,衙门甚至专门让人不停地宣读告示的内容。

刚开始的时候,告示栏附近虽然热闹,但没有人真正相信有这等好事。直到有个老妇人开了个头,敲响了衙门门口的大鼓。

那老妇人很多人都认识,她大儿子死于洪水,小儿子则是因为得罪了大老爷,被人活活打死了。两个儿子死后,她便彻底成了孤寡老人。

自她敲了鸣冤鼓之后,百姓们都在观望,这般没权没势的老人,给她伸冤并没有任何油水可捞,反而可能开罪某些大人物。他们想看看,这位京城来的大官,会不会真的秉公处理。

结果没有多久就出来了,案子的宣判结果被贴在了告示栏:同知公子因欺压百姓谋害人命,被判了秋后处斩。并且后面还有一行注释,若还有其他罪行,罪加一等。

而更让某些苦主们心中念头蠢动的是,老妇人告诉衆人,她并没有因状告同知公子而被打板子,那位年轻的大人很耐心的听了她的冤情,第一时间进行了核实,不仅没有为难于她,还当场给同知公子判了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