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页

毕竟题目都看不懂,猜都没个方向,那还考个屁啊。

因为第二部分是挑选了郡府最近发出的十道政令,要求考生写出其準备如何向百姓宣讲。

因为时下政令多由竹简承载的缘故,都极为言简意赅。

例如最近为了恢複来年的生産,郡府準备来年给各县提供一批粮种,先借给百姓耕种,等秋后有了收成再还回来,一进一出不收取任何费用,是劝垦农事,恢複生産的上佳手段。

但这写成政令,就只有五个字:明春,假种食。

十个农人里得有十个看不懂。更有甚者被世家大族一歪曲,就要变成明年开春郡府要向他们借粮食了。

文登将得了满分的李昌和他熟悉的何姓世家子试卷放到了一处对比,觉得其中差的是满满的经验。

与乡人打交道的经验,在乡间生活的经验。

李昌得满分的原因就是阅卷官给出的简洁朴素,好记易懂。

用的字也简单常见,哪怕无人宣讲,把纸往墙上一糊,蒙童连蒙带猜也能说个差不多。

相较之下,何姓世家子拿出做赋的态度写出来的东西,固然文采斐然,引经据典,但在百姓那就是听不懂看不懂,只能揭下来擦屁股。

紧随其后的第三类题,根据要求大意拟定限定字数的政令就更是如此。

这一类题都不能说是有可笑的壁障,只能说那些世家子都飘得厉害。

不过差异最大的还是第四类题,涉及乡间争讼断案。

世家子弟对这类题的判决多依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成例子,主张孝义,如子为父报仇杀人,可赦死罪,郡县甚至要表彰其至孝至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