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页

但一开始追究这个延宕政令的责任,那就成了一大笔烂账,每个经手环节都出了不止一个问题。真要追究下去,那就是要逼着把郡府清空,今后找不出做事的人了。

李昌在打听到政令延宕的原因后,想去汉中军中谋个一官半职的心思瞬间就熄了一大半。

才刚来就把世家大族往死里得罪,哪怕是入了蜀也立不稳啊。

但汉中军后续的一系列操作,才让李昌见识到了外边的天空有多大。

汉中军这麽做,完全是因为他们有充足的底气。

郡府小吏阳奉阴违,延宕政令的上传下达是吧。那就从军中派出一个三五人的小队伍,直接驻扎到乡中宣传。

而且选择的拉拢对象也相当刁钻,选的尽是如李昌这般,家中有一些财産能够读得起书,渴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却苦无门路,又不愿给世家大族当狗的寒门士子。

这些寒门士子对世家大族的心态向来是既畏惧羡慕,又憎恨鄙夷。现在有了汉中军在后头撑腰,情绪和观感无可避免地会滑向后者。

而且有了将来能够真正入县府、郡府、乃至于州府为官,县乡间寒门士子以惊人地速度被汉中军派出的临时小队伍给拢到了手中,工作效率更是高得令人不敢置信。

尤其是在有了信鸽与青竹纸的帮助下,哪怕远在北部都尉,郡府发出的命令也能在三天之内到达,是以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反把县府和乡寺给架空了。

可以说现在影响他们这些个临时工作队伍效率提升的因素,已经变成了信鸽与青竹纸不足。

不过据说从汉中来的匠人和训鸽师就要到了,到时候直接招揽流民开设工坊,数量很快就能提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