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对于大汉的农人来说, 八月既是充满希望的收获之月,同时也是极度难熬的痛苦之月。
因为八月,要交税了。
汉初延秦制, 以十月为岁首。直到武帝朝才将岁首改到了正月, 但旧制还是遗留了些在生活中。
在本朝睿帝之前,收税时间并不固定, 六、七、八月均有, 主要是看当年天时,庄稼什麽时候成熟收获。
直到睿帝元绶七年, 规定每年八月为统一缴纳赋税的月份, 如今被称作“八月算民”。
而各郡国的上计吏则须在十月前将本郡今年应该上缴的赋税、生民籍册表,以及本郡土産祥瑞押送到长安, 替本郡郡守为天子贺岁。
所以对于天子来说,每年的八月都值得期盼, 因为这关系到他今年这个年过得如何,明年能有多少钱用于开销。
但对于支撑起整个帝国, 最为衆多, 也最为普通的农人来说,八月意味着刚收的庄稼还没捂热就要售卖换钱,然后上缴给前来征赋税的乡吏。
最要命的是,时下的赋税征收并无能够行之有效施行的统一标準。
大汉的赋税结构特点是田税轻而赋钱重。高皇帝时便施行十五税一的田税税率,景帝时更是改为三十税一, 即亩産一石粮食的田,要交的粮食也不过是三升多一点。
但要是谁现在和秦游说大汉朝农人的负担轻, 秦游铁定啐他一脸。
极低的田税, 只不过是遮羞布本布。真要是一年只缴纳这麽点税款,朝廷上上下下都得去喝西北风。
大汉朝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来自于人头税,也可以叫做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