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个冯家的大奴挤进人群,附耳对着冯况说了几句话,引得冯况的脸更黑了。
郑耳这个小婢养的,眼瞅着要升到县中为吏了,就借口身体有恙,不愿淌这滩浑水了。
胸中一口气越聚越多,几乎就要将冯况的嘴撑开,吐出一句,你一个非陈氏主枝子张狂什麽!
但话到嘴边,还是不情不愿的咽了下去。
原因无它,惹不起。
毕竟这大汉朝也不知道怎麽了,自平帝后,登基的就尽是些娃娃皇帝,怀、沖、殇三朝帝王,硬是没一个能挺过十年的。
因为前些年国无长君,羌贼时常长驱直入,掠走大量的工匠、民口、牲畜和铁器。
所以自殇帝崩后,朝中一致决定由平帝的三子东海王承继大统。这位东海王的优点非常朴实无华,淮南着名方士随业曾给他相面,说是长寿之相。
东海王继位的时刚满十八岁,改年号为治平。如今已是治平六年,听偶尔游学至县中的太学生说,皇帝陛下的身体的确非常好,撑过十年是没问题的。
但立第三子为帝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
那就是汉家一般只给前两位皇子进行帝王教育。
而这个传统还是从宣帝开始的。
这位幼年流落民间,后来用铁腕手段诛除霍氏的帝王,晚年在权衡利弊许久后,废除元后嫡子故济南王刘奭太子之位,改立二子琅琊王刘钦为太子。
至此之后,汉家的太子就变成了在最年长的两位皇子中择优,配给这两位皇子的僚属也是汉家最优秀的人才。